900℃时,向2.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0.40mol乙苯,发生反应:
经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
时间/min |
0 |
10 |
20 |
30 |
40 |
n(乙苯)/mol |
0.40 |
0.30 |
0.24 |
n2 |
n3 |
n(苯乙烯)/mol |
0.00 |
0.10 |
n1 |
0.20 |
0.20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向容器中充入不参与反应的水蒸气作为稀释剂,则乙苯的转化率大于50%
B.反应在前20 min的平均速率为v(H2)=0.004mol·L-1·min-1
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乙苯)=0.08mol·L-1,则a<0
D.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10mol乙苯、0.10mol苯乙烯和0.30molH2,达到平衡前v(正)>v(逆)
下列反应中,通入的气体只作氧化剂的是
A.SO2通入H2S溶液中 | B.Cl2通入NaOH溶液中 |
C.SO2通入KOH溶液中 | D.SO2通入氯水中 |
过氧化氢与硫酸酸化的KMnO4溶液进行反应生成硫酸钾、硫酸锰、水和氧气。如果过氧化氢中的氧原子是示踪原子(18O),当反应完成后,含有示踪原子的物质是
A.硫酸钾 | B.硫酸锰 | C.氧气 | D.水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晶体中都存在共价键 |
B.F2、C12、Br2、I2的熔沸点逐渐升高与分子间作用力有关 |
C.含有极性键的化合物分子一定不含非极性键 |
D.只要是离子化合物,其熔点一定比共价化合物的熔点高 |
根据组成特点和所具有的性质,通常把无机物分为单质、氧化物、酸、碱、盐。某物质溶于水,所得溶液既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也能与碳酸盐反应生成气体,此物质有可能是①单质②氧化物③酸④碱⑤盐
A.①②④ | B.①②③⑤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⑤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利用丁达尔现象可以鉴别胶体和溶液 |
B.在豆浆里加入盐卤做豆腐与胶体的聚沉有关 |
C.胶体与溶液的分离可用渗析的方法 |
D.KCl溶液、淀粉溶液和纯水都属于分散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