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现代史上,中美日三国的外交关系风云变幻,跌宕起伏,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在巴黎和会上未获实利,随即将目光转向了东方,加快了同日本争夺远东和太平洋的步伐。在美国的发起下,1921—1922年间,美、英、法、日、意、中等九国在华盛顿举行国际会议。
(1)根据材料分析华盛顿会议上签署的关于中国问题的文件是什么?这次会议对中国产生了什么严重后果?
材料二 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共同签署宣言。宣言把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种族、不同语言、不同宗教信仰的国家集合到了反法西斯的大旗之下……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写出中美等国共同签署的宣言名称。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哪个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在反法西斯力量的共同打击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哪个军事集团的彻底失败而告终?
材料三 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0年)显得更激烈地敌视北京。美国不仅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还顽固地反对它加入联合国。美国推行了一项对中国实施军事包围的政策。
材料四 下图为1972年2月6日的《时代周刊》封面,标题是: Nixon's China Odyssey。画面表现了尼克松与毛泽东、周恩来的见面,参观长城,以及观看歌舞表演。
(3)材料三、四反映中美关系发生怎样的变化?中美关系的改变对中日关系有何直接影响?(2分)
材料五 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2012年1月16日在尼克松总统访华和上海公报发表40周年纪念活动上致辞说,推动中美关系……发展,既是双方的共同责任,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期待。……总之,这是一个中美相互激励的时代……太平洋之大、世界之广,足以包容崛起的中国与美国。——阮宗泽《习近平访美:深化共识,同舟共济》
(4)综合上述材料,放眼未来,你设想中美日三国应构建一种怎样的外交关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一:华盛顿被美国人民尊为“国父”,请问他在国家独立与民主制度方面作出了什么贡献?
问题二:在时间上看,乾隆皇帝与华盛顿是同时代的人,但他们俩代表的却是哪两种截然不同的政治制度?这两种不同的制度对中美两国造成了什么不同的影响?
问题三:华盛顿在世时,中国处在什么朝代?这一朝代对我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有何重要历史贡献?
2013年4月8日,被称作“铁娘子”的英国前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因中风在家中去世,享年87岁。她的去世使人们再次回顾起大英帝国的往昔。阅读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达到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成为大国的原因或许是一个无法穷尽的话题。在不同的时期,只有那些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了正确战略判断的国家,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
材料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员的选择不受国王的干涉。
材料三 “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材料四:1870~1913年世界工业生产所占比重(%)
年份 |
英国 |
法国 |
德国 |
美国 |
1870年 |
32 |
10 |
13 |
23 |
1900年 |
20 |
7 |
17 |
30 |
1913年 |
14 |
6 |
16 |
36 |
材料五:2013年3月7日,新当选的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就任宣言”时, 9次提及“中国梦”。号召全国人民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根据新华网报道摘编
请回答:
问题一: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是谁?举出他的任意一部代表作品。
问题二:材料一中所说的“(英国)已经率先达到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政治、经济上的主要表现分别是什么?
问题三: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判断,该文件出自什么时候的什么文献?有何重要意义?
问题四: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在英国大机器逐渐代替手工生产,在这个过程中英国人的发明创造有哪些?(至少列举两个,2分)从材料三可看出当时英国处在怎样的经济地位?
问题五:分析材料四,英国工业生产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
问题六:概括以上材料,近代英国的盛衰对我们实现“中国梦”有何重要启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诉诸武力的办法是由英王选择的,北美大陆已接受了这个挑战。
材料二: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宣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联合国,它们解除对于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
材料三:“第一条……..陛下承认合众国,即新罕布什尔,马萨诸塞湾,……弗吉尼亚……佐治亚为自由,自主和独立的国家;他将这样和它们来往并为他自己,他的子孙和继承人,放弃对合众国及其每一部分的统治,礼节和领土主权的一切要求。”
材料四:第一条 … …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第三条 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是寄托于国民… …。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其代表去参预法律的制定,… …在法律面前,所有公民都是平等的。
请回答:
问题一:材料一中“诉诸武力”是指什么历史事件?其爆发的标志是什么?
问题二:材料二中这段话摘自何时颁布的什么文件?其颁布标志着什么?
问题三:材料三的文件有什么意义? (2分)
问题四:材料四是法国大革命中发表的什么文献?它反映了什么思想?该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至少列举两人)?它的直接作用是什么?
下面是某同学根据14~19世纪上半期世界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所做的有关西方近代化历程示意图。图片①②③分别代指的历史事件是()
A.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 |
B.文艺复兴——工业革命——新航路开辟 |
C.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工业革命 |
D.文艺复兴——第一次世界大战——工业革命 |
新中国成立以来,为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先进的工业国,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艰苦奋斗,不断探索,取得了巨大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共八大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写出这次会议召开的时间,并指出会议确立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出现的两个失误是什么?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这次会议确立的思想路线是什么?作出的伟大决策是什么?为什么说此次会议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4)结合所学历史,回答中共的三代领导核心及形成这个核心的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