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上面两幅图片反映了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请问这一事件是?
(2)图二是毛泽东与蒋介石的合影。他们为什么能走在一起,你可否分别从两个人的角度将他们两人走到一起的原因说出来吗?
毛泽东: 蒋介石:
(3)为什么说毛泽东此行是“弥天大勇”?
(4)国共之间谈判的结果如何?
一次次列强的入侵,一个个屈辱的条约,记录着近代中国的苦难岁月。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用英国商定。
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材料三: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以上材料摘自《历史》(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
请问答:
(1)上述三则材料内容分别出自中国近代哪三个不平等条约?
(2)请指出与这三个不平等条约相对应的列强侵华战争名称。
(3)请概括指出材料三内容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严重影响。
读材料:(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贾谊《过秦论》
请回答:
(1)材料反映的是哪次变法事件?这次变法发生于哪一年?这次变法的目的是什么?
(2)写出“内立法度”的具体内容。
(3)商鞅因变法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最后惨遭车裂而死。你认为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根据商鞅变法的内容,你认为商鞅的思想主张应该属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哪一学派?商鞅变法有何历史意义?
以下是《华阳国志》中有关都江堰的叙述:
岷山多梓(树)、柏(树)、大竹,颓随水流,坐致材木工省用饶(都江堰修成后可利用岷江水运送岷山上的木材)。又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请回答:
(1)都江堰是在哪一时期由谁主持修建的?
(2)根据以上材料,归纳都江堰的作用。
(3)你认为我国古代都江堰的建成向人们昭示了什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材料二: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根据材料一回答:
(1)这句话是谁说的?他创造的新的诗歌体裁是什么?其代表作是什么?
(2)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根据材料二回答:
(3) 孔子生活在什么历史时代?
(4)孔子是什么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5)孔子在教育方面有哪些贡献?
材料一:“尊敬的主席阁下,尊敬的各位代表,我很失望,最高委员会无视中国人民的存在,出卖了作为战胜国的中国,我很愤怒,我很愤怒,你们凭什么,凭什么把中国的山东省送给日本人,中国人已经做到了仁至义尽,我想问问,这样一份丧权辱国的协约,谁能接受?!所以,我们拒绝签字,请你们记住,请你们记住,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这沉痛的一天!”
——电影《我的1919》
材料二此次沪上风潮始由学生罢课,继由商人罢市,近且将有劳动工人同盟罢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失此不图将成大乱。
——《淞沪护军使卢永祥电》
材料三“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之被逮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陆、章去。”
(1)材料一中“把中国的山东省送给日本人”引发了中国的什么运动?
(2)根据材料二指出该运动的参加者来自哪些阶层?3%材料三反映的情况说明了什么?
(3)这场运动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什么?2%假如你是当时的一名爱国学生,你是否会参加当时的爱国活动?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