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8分,每小题2分)
阅读《谈生命》中的节选文字,完成1-4。
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最高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他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向下奔注,他曲折的穿过了悬崖峭壁,冲倒了层沙积土,挟卷着滚滚的沙石,快乐勇敢的流走,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有时候他遇到岩前阻,他愤激的奔腾了起来,怒吼着,回旋着,前波后浪的起伏催逼,直到他过了,冲倒了这危崖他才心平气和的一泻千里。有时候他经过了细细的平沙斜阳芳草里,看见了夹岸红艳的桃花,他快乐而又羞怯,静静的流着,低低的吟唱着,轻轻的度过这一段浪漫的行程。有时候他遇到暴风雨,这激电,这迅雷,使他心魂惊骇,疾风吹卷起他,大雨击打着他,他暂时浑浊了,扰乱了,而雨过天晴,又加给他许多新生的力量。有时候他遇到了晚霞和新月,向他照耀,向他投影,清冷中带些幽幽的温暖,这时他只想憩息,只想睡眠,而那股前进的力量,仍催逼着他向前走……终于有一天,他远远的望见了大海,呵!他已到了行程的终结,这大海,使他屏息,使他低头,她多么辽阔,多么伟大!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大海庄严的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的流入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也许有一天,他再从海上蓬蓬的雨点中升起,飞向西来,再形成一道江流,再冲倒两旁的石壁,再来寻夹岸的桃花。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对于“生命是什么”与“生命像什么”的差别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者涉及到对生命本质的终极回答;后者则可借助通俗易懂的比喻作答。
B.前者宜用准确的语言总结出结论性的东西;后者则可用生动的语言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C.前者适合表现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精神;后者则通俗易懂地告诉读者何为生命。
D.前者是下定义,要有科学性;后者则更突出其形象性、审美性和隐喻性。

下列各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描写了“一江春水”的全部生命历程。
B.“一江春水”在这里喻示着人的生命历程中的几种状况
C.选文借“一江春水”阐述生命是一个快乐而痛苦的过程。
D.“一江春水”侧重于揭示生命的价值,表现过程的平静和温柔的特点。

结合前后语句,对“又加给他许多新生的力量”中“新生的力量”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大雨 B.激电
C.迅雷 D.疾风

下列对选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运用拟人化手法,形象化地揭示了生命的一般规律,表达了坚强的意志和豁达乐的精神。
B.“他消融了,归化了,他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表现了经过奋斗的人,在回顾生命的历程时,虽没遗憾,但却有几分惆怅和虚无。
C.本文用充满哲理性的语言,对生命过程进行了生动的描述,抒发了一位世纪老人对生命的独特感悟和绝唱。
D.生命的历程应当有欢乐和痛苦,这样才能使人走向成熟。
科目 语文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选出下列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

A.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春华秋实:草木茂盛,鲜花盛开。
B.响晴:(天空)晴朗无云。
可望不可即:只能远远看见而不能接近。即,靠近、接触。
C.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
D.明察秋毫:极细小的事物也能看得一清二楚。秋毫,指鸟类在秋天重新生出的非常纤

细的羽毛,后用来比喻细微的事物。
嶙峋:形容人瘦削。

下列各句的修辞方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暗喻、顶真)
B.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拟人)
C.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比喻)
D.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反复、拟人)

选出下列词语字形全对的一项:()

A.抖擞安适诅咒风声鹤唳
B.清洌崛强训诫忍俊不禁
C.耸立点缀贮畜轻歌慢舞
D.辜负雏形枯涸获益非浅

下列划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成(níng)间(shùn)落(nán)息(xī)
B.磨(zhé)教(huì)污(diàn)果实累累(lèi)
C.贪(lán)嶙(xún)黄(yùn)清(dèng)
D.落(duò)窃(pá)告(bǐnɡ)反(xǐng)

按照上下文连贯的要求,横线上应填的选项是()
葱岭脚下则是五颜六色的石头,紫红、黛青、黧黑、奶白、豆绿。传说,这里是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地方,不周山就是葱岭。这色彩缤纷的石头,就是女娲补天之石吗?
。在这块沧桑的大地上,今天,一代一代新中国的建设者们,远离家人,从内地来到边疆,润色葱岭、美化葱岭。
①唐朝在此设立了“葱岭守捉”,高僧玄奘经此讲经月余,然后去天竺国取经。②当年周天子姬满曾驾着八骏到过这里。③1876年左宗棠率军挺进新疆,驱除外寇,拱卫了这片神圣的国土。④汉朝的都护曾到此驻守。

A.③①④② B.②④①③
C.①④②③ D.④①③②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