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经过内、外蒙古的中俄贸易通道“茶叶之路”曾十分繁盛,其枢纽为边境城市恰克图,进恰克图贸易必须有理藩院颁发的“信票”。该商路向来为晋商所垄断,主要是因为( )
①该商路经过晋商传统地盘,他们占有地利与人和
②茶叶产区邻近晋商的老家,他们有近水楼台之利
③徽商等其他商帮已经衰落,难以与晋商进行竞争
④晋商与满清朝廷关系密切,得到政府的特殊照顾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据学者研究,甲午战争之前的三十年中,日本翻译中国书籍有129种之多;但是之后的十几年中,日本翻译中国书籍仅有16种,而中国翻译日本书籍却达到了958种,其中多数为政治、法律类书籍。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必须进口日本图书 |
B.日本为进一步侵略中国制造政治舆论 |
C.日本的文化交流政策由开放转向封闭 |
D.中国知识分子主张通过日本学习西方 |
近代中国主张或赞同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人物有( )
①魏源②光绪帝③赵三多④陈独秀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技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当时的中国( )
A.受到西方殖民者和俄国侵扰 |
B.固守农耕自然经济生产方式 |
C.国家分裂、国力衰退 |
D.经济停滞倒退 |
公元751年,唐朝军队在中亚败于阿拉伯军队,被俘往阿拉伯的士兵中有不少技术工匠,这次战役客观上促成了中阿之间一次技术转移.这时中国传入阿拉伯的技术应该是( )
A.造纸术 | B.活字印刷术 |
C.指南针 | D.火药与火器 |
《旧唐书•郑注传》记载:“上(文宗)访以富人之术,(郑注)乃以榷茶(茶叶专卖制度)为对。其法,欲以江湖百姓茶园,官自造作,量给值分,命使者主之。”材料直接反映了()
A.唐朝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 |
B.封建官府与百姓争夺茶利 |
C.唐朝已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
D.唐朝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