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1年底,马丁•路德访问了罗马,之后他愤怒地斥之为“肮脏的城”。这是因为他看到罗马教会
A.反对宗教改革 | B.极其腐败堕落 |
C.兜售“赎罪券” | D.厉行政治迫害 |
在中国古代,皇帝的权威至高无上。但是,在史书中敢于直刺君主之过的史学家却被皇帝赞为良史;敢于蔑视权贵、不顾皇帝求情而刚正执法的官员却被皇帝赞为清官能吏;敢于据理力争、当面顶撞皇帝的监察官员却被皇帝誉为诤臣。皇帝之所以要赞誉他们这样的人,其根本目的是()
A.显示自己胸怀宽阔、虚心纳谏 | B.表彰敢言敢为的清正官员、彰显正义 |
C.维护和巩固君主专制 | D.表明君主赏识清正刚直的政府官员 |
秦朝倾国家之力,以70余万人历经几十年,建造了一座雄伟陵墓——秦始皇陵。秦朝能够倾尽国家之力,完成这一工程的直接原因是()
A.小农经济的发展 | B.中央集权制的建立 |
C.军事民主制的作用 | D.法家思想的影响 |
毛泽东善读史书,对赢政很是赞赏,他曾说“百代都行秦政制”。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A.秦使分封制寿终正寝 | B.秦推行郡县制影响重大 |
C.皇帝制被后世采用 | D.三公九卿制得以延续 |
(2008届南京29中高三摸底)商鞅变法的法令中,对社会转型起决定作用的是()
A.“幡诗书而明法令” | B.“为田开阡陌封疆” |
C.“连什伍,设告坐之过” | D.“禁游宦之民而显耕战之土” |
(2008届南京29中高三摸底)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
A.分封制和宗法制 | B.宗法制和郡县制 |
C.分封制和郡县制 | 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