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新文化运动时期出现了文言文与白话文之争。林纾在《论古文之不宜废》一文中指出:“知腊丁(拉丁文,欧洲的古语)之不可废,则马班韩柳(司马迁、班固、韩愈、柳宗元)亦自有其不宜废者”。林纾反对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主要是基于

A.语言发展的规律性 B.传统文化的传承性
C.中华文明的完整性 D.中西文化的关联性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新文化运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理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在谈到英国工业革命时写道:“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天才无疑起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更重要的是18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力量的结合。”这里的“种种有利力量”包括
①代议制立宪政体的确立②圈地运动的开展
③机器工厂的出现④海外市场的扩大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有学者称:商业革命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了几个满足的因素。当时有评论家评论说“知道美洲对钉子的需要量的人,如果没见到过美洲极大量地用木头建造的房屋,是会感到惊异的……”。从这段评论中我们判断商业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哪方面的支持

A.技术支持 B.原料的支持 C.市场需求 D.资本支持

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

A.重视塞防忽视海防 B.积极培育国内市场
C.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D.加强发展陆路交通

下列语句出自不同时期的历史文献或历史人物之口,其中分析不恰当的是
甲:“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乙:“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丙:“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丁:“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A.甲乙的观点相似,都认为农业涉及民生,应加以重视
B.乙丙的观点相对立,乙强调农本,丙强调农商相互依存
C.丙丁的观点相对立,丙强调农商相互依存,丁强调工商为末
D.甲丁的观点相对立,甲强调农本,丁强调工商为本

据史书记载:“清朝乾隆、嘉庆时期,徽商经营达到极盛,然而从道光、咸丰时期至清末民初,徽商渐趋衰落。”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道光时期是徽商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B.徽商在清束民初衰落
C.清政府的压制导致了徽商的衰落 D.徽商衰落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有关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