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874年1月1日,经营了2 74年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1898年,刚组建8年的洛克菲勒石油托拉斯产量已经占美国精炼石油总量的84%,并控制了近90%的石油运输。两大公司命运发生变化的根本因素是

A.生产力的发展 B.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C.垄断组织的推动 D.资本主义制度的转型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在我国唐代有分相权以集君权的措施;在古代希腊亚里士多德把政府权力分为讨论、执行、司法三要素;近代史上英国洛克最早提出了立法权和执行权(行政权)的分立,并指出立法权应高于执行权。今中外这些不同的分权理论与实践的相同点是

A.以上下权力制衡为目的
B.以提高行政效率为目的
C.为后世不同程度所借鉴
D.指出未来社会发展方向

18世纪北美殖民地的宗教大觉醒运动中有一种思想:上帝使人有理性,并希望人在追求真理中运用这一理性。这种思想

A.促成了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
B.有助于激发北美人民反抗殖民统治
C.借上帝的神权压制人文主义思想
D.旨在消除教会在北美殖民地的影响

有学者说:“宋元的小说、戏剧就是中国‘文艺复兴’的曙光。”这主要是因为宋元文艺与西欧文艺复兴

A.都是思想解放运动
B.都反对宗教神学的束缚
C.都推动了科学技术发展
D.都反映了市民价值倾向

议会审判时,英王查理一世说:“你们企图审判国王,这是多么大的罪恶啊,我的权力是上帝所托付的。”法官说:“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追根溯源,法官的话深刻反映了

A.法官与查理一世的个人恩怨
B.审判与被审之间主权的较量
C.民权理念对君权神授的否定
D.议会政治与君主专制的矛盾

约翰·胡斯(1369—1415)曾任布拉格查理大学校长,他反对天主教会及德意志帝国对捷克的控制,反对教会占有土地,反对教皇兜售赎罪券;提倡用捷克语举行宗教仪式,将《圣经》译为捷克文,后被教会处以火刑。下列对此看法正确的是

A.胡斯是宗教改革运动的开创者
B.欧洲各国宗教改革的起因都是“赎罪券”问题
C.胡斯主张取消教会,阅读《圣经》
D.胡斯的观点对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产生了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