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外侵内战,中国农村经济黄条、民生月蔽的状况日益严重.一批有识之士纷纷为救活中国农村而加萦奔波,代表人物包括梁漱溟、英阳初、黄炎培等。史称“乡村建设运动”。
梁漱溟的邹平乡村建设实验最初从兴办乡农学校(不久改称民众学校)、成立农业合作社、改良农业这三个方面展开,体现的正是上述培育现代合格村民的思路。他创立的乡村建设研究陇来取了兴办乡农学校的方式来实施村民教育。1932年1月,训练布派师生300余人分赴各区乡,兴办乡农学校。这年冬天,全县共办起乡农学校91处,参加学习的村民3996人。乡农学校起初设在条件校好的大村,每区5-8处,后来发展列几个小村合办。乡农学校接受研究陇指导,学校擂导负全娜由训练布学生担任。村民学习以3个月为期,课程为三民主义、精种肉炼、识字、史地、乡村自卫、农业科技等。除正规乡农学校外,一些村立小学还附设了乡农夜校,教育对象为全村男女老幼,学习内容为识宇、时字、农业知识等。截至1933年冬,全县共开办了156处夜校,参加夜校的农民共5241人。另外,一些村还设立了女子禅或女校,向农村妇女传挽家事、卫生及育儿知识。
—宋乐顽《邹平的成年教育》第15期,1937年4月16日
(1)根据材料,归纳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主要活动.(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粱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9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0分)先进人物对科学理论的探索和实践,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
材料一布鲁诺指出宇宙是无限的,地球仅仅是无限宇宙中的一个微尘。地球绕太阳转,而太阳也不是静止不动的。他认为宇宙是一个统一的物质世界,有它自己的客观规律,并不像教会所说的服从上帝的意志。
——摘编自刘明翰主编《世界通史—中世纪卷》
(1)14—17世纪欧洲天文学家突破了对传统“天”的认识,其表现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材料二尽管达尔文主义受到宗教界和其他集团的敌视,它还是对西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例如,政治上,这是俾斯麦以血和铁统一德国的时期。各国的民族主义赞美者认为达尔文主义给了他们支持和正当理由。……经济生活中,这是自由经营和粗鲁的个人主义的时期。舒适的、心满意足的上、中层阶级激烈反对国家为促进较大的社会平等而作出的任何干预。…… 19世纪后期也是殖民地扩张的黄金时期……有人争辩说,殖民地走强国的繁荣和生存所必需的;还有人争辩说;按照世间的成就判断;诸土著民族软弱、低劣,需要优越的、较强大的欧洲人的保护和指导。
一一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达尔文学说产生的社会影响。
材料三“谁是最伟大的人物——是恺撒、亚历山大、成吉思汗、还是克伦威尔?有人回答:毫无疑问是艾萨克·牛顿。非常正确,因为我们应该尊敬推崇的正是以真理的力量来统帅我们头脑的人,而不是依靠暴力来奴役人的人,是认识宇宙的人而不是歪曲宇宙的人。”
——伏尔泰
(3)如何理解作者观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奴。
——《史记.商君列传》
古先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于农。农非徒为地利也,贵其志也。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民农则重,重则少私义,少私义则公法立,力专一。民农则其产,其产复则重徙,重徙则死处而无二虑。
——《吕氏春秋.上农》
材料二古有四民:日士、日农、日工、日商。士勤于学业,则可以即爵禄。农勤于田亩,则可以聚稼穑。工勤于技巧,则可以易衣食。商勤于贸易,则可以积财货。此四者,皆百姓之本业。自生民以来,未有能易之者也。若能其一,则仰以事父母,俯以育妻子,而终身之事毕矣。
——南宋《嘉定赤城志》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并评述材料中的经济思想。(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评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中国梦,是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发表的重要讲话之一, 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梦想,请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荀子和彼特拉克的幸福观

人物
观点
荀子
国危则无乐君,国安则无忧民。乱则国危,治则国安。……故百乐者,生于治国者也;忧患者,生于乱国者也。急逐乐而缓治国者,非知乐者也。
彼特拉克
我不也变成上帝或居住在永恒之中,或把天国抱在怀抱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于我来说就够了。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1)材料一中荀子和彼特拉克的幸福观有何不同?分别反映了怎样的时代背景?2分)
材料二 《天朝田亩制度》封面

(2)有些历史学家认为《天朝田亩制度》是“农业空想社会主义”,请你为这些历史学家寻找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
材料三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军民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
——《清帝逊位诏书》
(3)有人将《清帝逊位诏书》看成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3分)

(15分)【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毛泽东之所以肯定曹操,恐怕也缘于二人在诸多方面有着逼真的“形似”乃至“神似”之处。举其大端,譬如叱咤风云、临危不惊的军事才干,气壮山河、舍我其谁的政治抱负,直抒情怀、气魄雄伟的诗词文赋等等……即使在个性、气质上,二人也有着某种相似之处:
——宋培宪《毛泽东与(为曹操翻案)》
(1)材料一是怎样评价曹操的?(3分)
材料二“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辄蹙眉,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
——北宋•苏轼:《志林》
材料三《三国演义》善于通过战争的描写来展现人物的性格。赤壁之战中的人物很多,重点只有几个。在决策阶段,作者着力写诸葛亮和周瑜,在决战阶段,则突出了曹操。……小说中的曹操经过各个时代的艺术加工,已成为统治阶级权臣的形象,是极端利己主义者的典型,成为古今奸雄中的第一奇人,他的突出特点是奸诈,小说同时写出了他的雄才大略。
——《(从赤壁之战)看曹操奸绝、关羽义绝、孔明智绝——浅析(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5)
(2)结合宋元时代背景分析为何会出现材料二、三中对曹操的贬低评价的?(12分)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惟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多未通达中外之故,惟有乾纲独断,以君权雷厉风行,自无不变者……其用人议政,仍操之自上,则两得之矣……吾今开国会,尚非其时也。
——康有为《日本变政考》
材料二谭嗣同认为:“中国所以不可为者,由上权太重,民权尽失”;主张“废君统,倡民主,变不平等为平等”。他称赞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常说,认为“法人之学问,冠绝地球,故能倡民主之义”。
——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在君权与宪政方面的主要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提出这一主张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康有为和谭嗣同在中国宪政改革方面观点的异同。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