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诗人蒲柏写道: 自然和自然规律隐藏在黑暗中, 上帝说:让__去吧, 于是一切遂成光明 。 后人续写道: 上帝说完多少年之后, 魔鬼说:让__去吧, 于是一切又回到黑暗中。以上诗句是对科学发展史上两个划时代人物无与伦比的科学成就的诗意描述。这两个人物分别是
| A.哥白尼和牛顿 | B.牛顿和达尔文 |
| C.牛顿和爱因斯坦 | D.牛顿和普兰克 |
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在《陈旭麓文集》中写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突出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新的取代旧的,如;一是新与新的递嬗,前一种新的褪色了,后一种新的跟上来,如。题干中划线内容很可能是
| A.辛亥革命取代戊戌变法、民国与清朝 |
| B.戊戌变法取代洋务运动、“预备立宪”与戊戌变法 |
| C.民国取代清朝、戊戌变法与洋务运动 |
| D.扶清灭洋取代拜上帝教、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 |
有学者指出:“根据列宁‘评判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的标准衡量,董仲舒的哲学思想比其前辈的哲学思想,在人类认识客观真理的问题上,不仅没有提供什么新的东西,而且还使人的认识更远地背离了客观真理。”这种观点
| A.认为董仲舒的思想主张严重脱离当时国情 |
| B.在董仲舒的“天人”关系理论中能够体现 |
| C.认为董仲舒的思想缺乏民本色彩 |
| D.认为董仲舒的哲学思想不利于稳定儒学的社会地位 |
伯里克利对从政颇为谨慎,“伯里克利有钱,出身好,又有许多极有影响的朋友,但他总怕被放逐,所以一直不肯从事政治活动,只在行伍方面当一个奋不顾身的好样的军人。后来,阿里斯提德去世,地米斯托克利被放逐,客蒙又长年累月被军旅生活绊住,留在国外,伯里克利这才投身于公众的事业。”这反映了
| A.陶片放逐法具有维护民主秩序的积极作用 |
| B.雅典民主政治已经进人“黄金时期” |
| C.雅典民主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 |
| D.陶片放逐法在雅典民主政治中具有一定威慑力 |
马丁·路德认为:“我们教会教导人,设立圣礼不单是要作为上帝恩赐我们旨意的标志和见证,为要激励并坚定领受圣礼之人的信心……因此,我们教会弃绝那些人说,圣礼的本身使人称义,而不说相信罪得赦免的信仍是为领受圣礼所必要。”材料中马丁·路德的主张
| A.极大冲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 | B.提倡信仰绝对自由 |
| C.主要针对基督教的禁欲主义 | D.得到了德国各阶层的支持 |
唐睿宗说:“彰善瘅(憎恨)恶,激浊扬清,御史之职也”,“谏臣须蹇蹇匪躬之士,宪官须孜孜嫉恶之人”。唐肃宗规定:“其御史须曾任州县理人官者方得荐用”,“不历州县不拟台省”。由此可以看出唐朝统治者强调
| A.监察官员自身的综合素质 | B.监察官员的职权范围 |
| C.监察官的地位 | D.监察工作的重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