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缔约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或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与条约这一内容相关的国际背景是
A.美国推行全球扩张的战略 | B.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 |
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 D.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 |
20世纪八十年代初,邓小平指出:“现在进一步考虑,和平共处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内部的某些问题,恐怕也是一个好办法。”这里的“某些问题”应指
A.国家统一 | B.所有制问题 |
C.民族关系 | D.中共与民主党派关系 |
毛泽东在1949年致信宋庆龄:“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将在华北召开,中国人民革命历尽艰辛,中山先生遗志迄今始告实现。”以下即将实现的各项属于孙中山遗志的是
①推翻帝国主义势力,取得民族独立 ②建立民主政权,保障民主权利
③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民生幸福④扫除现代化发展障碍,迈向民族振兴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下列关于毛泽东思想内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主要问题 ②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③新民主义革命理论形成 ④人民内部矛盾学说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③ | C.②①③④ | D.③①②④ |
列宁在1920年提出了“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著名公式。结合时代背景,对此公式合理的深刻理解是
A.展望了苏联将在19世纪20年代建成共产主义 |
B.强调了现代化经济建设对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性 |
C.展示共产主义政策推动了苏俄电气化的发展 |
D.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相比所具有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苏维埃政权的性质 |
马克思从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的标志是
A.在《德法年鉴》上发表文章 | 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
C.《资本论》的发表 | D.第一国际的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