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不得不承认西欧的伙伴地位,表示“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并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以示对西欧的重视。1974年,出任欧共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国外长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结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个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
——岳麓版必修一教材
材料二  1983年1月,中曾根作为内阁总理大臣在国会上发表施政演说时提出“战后政治总决算”问题,……在财源分配上腾出力量,加强对外援助,以发挥日本对争取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作用,确立日本在国际事务中与其经济实力相称的政治大国地位。
——丹尼斯·T·雅斯托莫《战略援助与日本外交》
材料三 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在发展……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美)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美国与西欧的关系。 
(2)据材料二,指出日本以什么方式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能采取该手段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的力量”除了以上材料提到的力量之外还有哪些?
(4)综合以上材料,“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指的是什么?并指出影响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多极化趋势加强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一定时期的思想是这一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不仅如此,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阳明认为其结果是心必将丧失其方向与动力。阳明说,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
——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宋明理学相对于传统儒学的新特点。材料一中两派思想家的观点有何不同?
材料二康德的自由概念是纯然内省的,是以自由作为道德的最高根据,康德的“自我立法作为自由”这个思想直接来自卢梭。对卢梭来说,既然人生而自由,符合人性的唯一解决办法就是人自己统治自己,使每个人服从自己参与共同制定的法律,这就是“公意”;服从公意、服从自己为自己制定的法律,就是自由。从卢梭到康德是把自由是服从集体自我立法的公意改成自由是来自个人自我立法的自律的过程。
——摘引自张盾《“道德政治”谱系中的卢梭、康德、马克思》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卢梭、康德为代表的启蒙思想的进步性。
材料三启蒙思想家,尤其是法国的哲学家,在中国形象中发现批判现实的武器。在推翻神坛的时候,他们歌颂中国的道德哲学与宗教宽容;在批判欧洲暴政的时候,他们运用传教士们提供的中国道德政治与开明君主专制的典范;在他们对君主政治感到失望的时候,他们又在经济思想中开发中国形象的利用价值,中国又成为重农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楷模。 ……值得注意的是,每一场争论的结果,似乎都对西方的中国形象不利,宗教之争最后证明中国人不是无神论者,而是更为原始的多神论者;政治之争证明中国不是开明的君主专制,而是依靠棍棒进行恐怖统治的东方专制主义暴政的典型;经济之争最后证明中国不是富裕,而是贫困,不是社会靠农业发展,而是社会停滞于农业。
——摘自周宁《西方的中国形象史研究》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欧洲启蒙思想家运用中国形象的背景;简要分析每场争论的结果都对中国形象不利的原因。

在人生的旅途中,家是你永恒的港湾;在社会的纷争中,家是你永恒的坚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代)连江县的杨崇家庭,六世同居,男女老幼有70口人,饮食一道,财产共有。南平廖氏,五代同居,也同耕共食。大田县吴氏六世同居,男耕女织,不分彼此。福清县王荣也是六世同居,大小家人七百余口,不曾折箸争吵过,而且这个家庭一直发展到清代,是福建历史上受明清两代封建王朝表彰而名扬一时的大家庭。
——彭文宇《历史上闽台家庭与家族交往》
材料二 20世纪初,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是,家庭制度在中国受到空前激烈的批判。一个将家庭作为组织、管理社会基础的传统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为了从传统之茧中蝶化,对家庭制度进行批判是必然的。
——孟宪范《家庭:百年来的三次冲击及我们的选择》
材料三通过把工作转移到家庭之外,工厂也从不同的方向吸引父亲、母亲、孩子远离家庭,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家庭生活模式。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福建地区大家庭的基本特征。结合所知识,分析明清统治者表彰这类大家庭的根本目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初中国传统家庭制度面临怎样的挑战。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状况,分析传统家庭制度面临挑战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归纳改变传统家庭生活模式的主要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家庭观念在近代发生了哪些积极的变化?
(4)综合上述材料,扼要说明家庭变革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据《史记》记载,秦朝在中央设置御史大夫,作为主管监察的最高官吏,其位上卿,“掌副丞相”。在地方上,“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监还可称为“监公”,或称为监御史、监郡御史、郡监等。监御史的地位可以和郡守、郡尉并称,其主要职责是“掌监郡”,即负责监察郡守等人的行政事务。这样,秦朝建立了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的垂直的监察系统,这个系统直接向皇帝负责。
――据百度百科与中华先锋网廉政之声等资料改编
材料二:“汉承秦制”又“有所损益”,在中央将中央监察大权一分为三,形成御史府、丞相司直、司隶校尉三足鼎立的局势。在地方,形成刺史—督邮—监乡这样的州、郡、县级监察单位,形成相对独立而对本级长官负责的监察体系。汉武帝设十三刺史,刺史官级低于郡守,但其代表中央,巡行郡国,监察地方的诸侯王和郡守县令,史称“以小驭大”。刺史没有固定的治所,每年八月巡视所辖区域,考察吏治、奖惩官吏、决断冤狱。后来,刺史权渐重,积久成制,成为最高地方行政长官。
――据吴启萌《汉代监察制度述评》改编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概括秦、汉监察制度的共同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材料三:美国的行政监督系统,包括议会监督、政府内部监督、司法监督和社会监督等。美国没有建立统一的行政监察系统,行政监察的任务被分散在各个部门分别执行,其中并没有设立专门负责行政效能监察的机构。在美国效能监察和廉政监察基本是并重的,提出“好的政府就是高效廉洁的政府”。美国重视政府效能的评估和公务员绩效的考核,并且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评估体系。
美国对行政效能的监察,虽然没有专门机构负责,但是在实践中却称得上是“多管齐下”,政府绩效法案制度、行政公开制度、预算监督制度、道德规范制度和舆论监督制度,共同构成了完整的行政效能监察制度体系。公职人员受到议会、法院、民众和舆论各方面强有力的监督,因而官僚主义和低效率等情况较少,工作效率较高。
(2)据材料一、二、三,比较美国行政监察制度与秦汉时期监察制度的不同点。综合以上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不同点的原因。

历史地图包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阅读下列三幅地图,回答所提出的问题。


(注:以上地图均根据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编辑室绘制的《中国古代史地图册》改编)
比较图一、图二、图三,说明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发展概况,并结合所学知识扼要分析其主要成因。(注意:说明概况时,要求能准确提取并反映出图中的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世纪后期,英国国王不断削弱封建割据、加强中央集权。1215年,伦敦25名贵族迫使英王约翰签署了《大宪章》。《大宪章》明确规定:贵族和教会的权力不受国王的侵犯;全体自由民享有自由权;国王征税必须同贵族会议商量并听取民众的意见。不经过合法裁决和法律的审判,国王不得逮捕和囚禁任何人;不得剥夺他们的财产,不得宣布他们不受法律保护,也不得将他们处死。《大宪章》还规定,如果国王违背他的诺言,贵族们有权拿起武器来反对国王的统治。在英国的宪法术语中,《大宪章》是基石,是通向民主政治的台阶。
――据岳麓版教材改编
(1)据材料一,归纳《大宪章》所体现的基本原则。并结合所学,指出《权利法案》与《大宪章》相比有何创新之处。
材料二:在美国,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所造成的紧张局面,促使议会授权总统紧急时刻的特别权力,罗斯福据此得以实施其“新政”措施。……在英国,战争极大扩大了劳合•乔治和丘吉尔的权力,丘吉尔为保证战争的胜利,很多重大的决定都是绕过议会而由战时内阁直接做出,这种做法的结果自然是首相权力的巨大增长。……二战后,德国重建时期,联邦德国的首任总理阿登纳及其办公室成了实际上的政府中枢。……在法国,戴高乐制定的第五共和国宪法剥夺了议会选举总统的权利,赋予总统以任命总理的权力、特殊情况下的“非常权力”以及越过议会通过公民投票决定国家大事的特殊权力。
(2)对比材料一、二,指出议会地位发生的变化。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
材料三:如图

——选自白海军著作《2049——相信中国》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近现代我国政治文明演变的特点。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