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选文,回答后面问题。
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
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看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21世纪教育网
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老头子为什么“张皇失措”?他是真的“张皇失措”吗?
这几段文字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来写老头子?突出了老头子什么性格?
文段中很巧妙地穿插了景物描写,试找出相关语句并分析其作用。
阅读下文,回答下列各题
窑变
余显斌
①鲁山花瓷是瓷中名品,百闻难得一见,因此,市场上算稀罕物。可是,他的店里,有时也做着鲁山花瓷的生意。
②他开一爿(pán)店,在一弯水边,上写铺名:名瓷之家。各种瓷器,琳琅满目。客人来寻,踏过石桥,转过一道竹林,沿一道逼仄的门进去,眼前一亮,面前柜上摆着罐、杯、壶、瓠等,有的天青色,有的白如银子。还有一种瓷,胎质厚实朴重,黑色质地上流淌着白斑蓝彩,泛着幽幽蓝光,让人眩晕。
③这,就是闻名的鲁山花瓷。
④买家只许看,不许摸。选准了,他才拿出瓷器让对方细看。在他这儿买瓷的,尤其鲁山花瓷的,一般都信任他。因为,他是鲁山花瓷的权威。一尊鲁山花瓷拿来,不用放大镜,他用手一摸,鼻子一嗅,嗯,宋代的,绝对宋代的,瞧这质地,这手感。一查,果然是宋代的。也因此,他的那家店,人来人往,生意很好。
⑤当然,有时,买主一个电话,他也会乐呵呵地送货上门,仅限于本市。以他的说法,不为挣钱,纯为交友,志同道合嘛。
⑥有人出三万元钱,想买他这个罐。那天,是个细雨天,天青色的烟雨无边无沿地下着。他用纸盒随手装了个小小的鲁山花瓷罐,提着,走了出去。
⑦由于路近,他没打车,走过小巷,出了竹林。这时,一轮三轮车冲来,他躲闪不及,手一松,纸盒落地,“哐”的一声全碎了。
⑧三轮车司机傻了眼,跳下来道:“没事吧,大哥?”他火了:“没事?瞧我这罐。”三轮车司机说:“不就一个罐吗?多钱!”
⑨就在这时,买主打来电话,说三万元已备好,罐怎么还不送来?他将电话让司机听了。三轮司机顿时结结巴巴道:“三──三万元啊?”他眼一翻:“现在知道不是你家腌菜罐子了吧?”三轮司机呆了一会儿,一咬牙:“我赔!”他哼一声:“民工吧,你有钱吗?算了算了,就当我募捐了,做了善事。”说着,他不想再纠缠下去,转身就走。
⑩回到家,他拿了另一件鲁山花瓷罐,四耳的,黑底白釉,装入纸箱,去了买主那儿。三万元钱也就到了手里。
⑪这样的生意,他一天会做几起。所以,撞碎那件鲁山花瓷的事,他也就慢慢忘了。
⑫一个冬日的早晨,他刚开门,一个人影戳在眼前。抬眼一望,不是别人,正是那个民工司机。司机吸溜着鼻子,显然站了一会儿了。看见开门,司机连忙把手上紧紧握着的蛇皮袋层层打开,抖抖缩缩捏出几卷钱,一张张地数,整整三万,放在他手中。
⑬司机交了钱,嘘了口气,好像多大一个心事了了。他张张嘴,想说什么,可又没说出来。直看着那民工骑上三轮车,嘟嘟嘟地走了,一直消失在晨雾中,消失在他视线的尽头。
⑭他拿着钱仍呆呆地站在那儿,心中有股烈焰在燃烧,在蒸腾,在激流澎湃,以至于他虚汗淋漓。因为,只有他知道,自己卖出去的鲁山花瓷里,有个别是赝品,是自己手制的。
⑮那天,民工撞碎的就是一尊赝品。他当时之所以没让赔,一则赝品不值钱。再则怕闹开了,被行家发现,看出其中的猫腻。
⑯鲁山花瓷,是高温下的一种美丽的窑变。
⑰他没想到,一个民工司机,竟让自己心中发生了剧烈的窑变,也如鲁山花瓷一样,放射着一片洁净的蓝色。当天,他找到民工退还了钱。以后,他的“名瓷之家”中,再也没有赝品了。
(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第⑥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为下文埋下伏笔。
B.联系标题“窑变”,可以看出,这篇小说重点刻画的人物是民工司机。
C.从第⑰自然段画线句子可以看出,人要想成为如鲁山花瓷一样的瓷中极品,有时需要经历“窑变”。
D.第⑨自然段画横线句子“他不想再纠缠下去,转身就走”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同情农民工的人。
(2)第⑫自然段画波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3)谈谈你对标题“窑变”的理解。
(4)“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在现实生活中,相信你也有过“窑变”的经历。请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简要谈谈你的“窑变”过程。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我的妈妈是老虎
郑海丹
①我有一个很懒很任性的妈妈。
②从小学三年级开学的第一天,她送我去学校后,就再也没有接过我上下学。于是,每当其他小朋友的爸爸妈妈来接送时,我只能眼巴巴的羡慕着,然后咬咬牙自己收拾书包,一个人默默的回家。
③长大一点了,我被寄养在爷爷家,他偶尔打电话问问情况。对于我的一切都表示无异议,不管我的英语考了58分还是98分。
④在长大一点,上初中了,寄宿的我和她见面的次数仍少之又少。她几乎从不问我是否遇到过什么困难,也不问我交了什么朋友,只是拍拍我的头,然后淡淡地说:“有解决不了的事情就找我,给我打电话。”她一副清风云淡的模样,好像我终于有一天会哭着鼻子去求她一样。而我,憋着这口气,默默的处理了所有大大小小的问题,从未找过她。
⑤在我心中,她是一个越来越懒越来越任性的妈妈。
⑥上了高中之后,她除了问问考试成绩与我就无话可说了。我偶尔问她该买哪件衣服好,或者提议生活费的用途,她总是那几句话来回打转,“你决定就好”或者“你喜欢就好”,抑或冷冰冰地甩出一句“你自己做主”。
⑦所以,我时常感到她像空气一样存在我的生活中,反正一直以来无论什么事都是我自己决定。
⑧可是,当我联想到去日本看她打工时的样子,以及在视频中见到的那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她,我发现她突然苍老了,在我无法触及的远方与无情的时光战斗者。眼神越来越空洞,皮肤也越来越皱,与少年时印象中的那个精明干练的影子怎么也从合不到一起。
⑨原来,在那些日子里每当我独自一个人克服困难的时候,或茫然或清醒的面对现实世界的时候,她都站在我身后月光为照亮的角落里,等待着在我快支撑不住的时候给我一个大大的拥抱。可我从未回过头,只顾一个人一直往前走。
⑩也许,我记忆中很懒很任性的她并非对我漠视不管,她只是预见到自己无法保护我一生才逼迫我独立。逼迫我快点成长。
⑪在非洲草原上,有一种老虎,小虎到一定年龄时,便会离开它们,让它们独自生活。但是当狮子或者其他群落的老虎威胁到小虎的性命时,它便会跳出来与之战斗。
⑫我想我的妈妈就是这样一只老虎。所以当我一个人在这个广阔的世界里茫然行走时,当我遇到难以跨过的坎时,仿佛听到妈妈在身后说:“你自己决定就好。”
⑬我曾拒绝张开翅膀,谢谢您,逼迫我飞翔。
(选自《做人与处世》)
(1)文章以“我的妈妈是老虎”为题,有什么作用?
(2)按要求赏析下面的词语和句子。
①她一副清风云淡的模样,好像我终于有一天会哭着鼻子去求她一样。(请分析“清风云淡”一词的表达效果)
②我曾拒绝张开翅膀,谢谢您,逼迫我飞翔。(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该句。)
(3)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我”的形象。
(4)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简要分析。
(5)你是否认同文中的母亲的教育方式?为什么?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人工智能2.0
①“人工智能AI”2017年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全面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心态料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制药、第五代移动通信等技术研发和转化,做大做强产业集群。”
②中国工程院院士、计算机应用专家潘云鹤说,AI当前正处在转折之际,其技术会升级换代。它将通过跨媒体和各种无人技术更紧密的融入人类生活;通过人机会和混合增强智能,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通过大数据和群体智能,拓展、管理和重组人类的知识,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建议,在越来越多专门领域的博弈、识别、控制和预测中达到甚至超过人类的能力。“因此,我们将这样的人工智能成为AI2.0。
③“30年后的AI2.0必将成为巨人,但是它会在哪些方面展示它与众不同的威力呢?”
④在潘云鹤的构想中,到那个时候,大数据智能的研,已经可以为经济智能化运行提供强大的工具,帮助政府和企业从宏观、中观、微观等角度预测经济和市场的走向,前瞻性的创造新产品,进行新投资,确定新政策,从而避免如次贷危机、金融危机等全球性风险,以及产能过剩、库存畸高等问题。市场经济和政府调控相结合的科学基础,使人类经济的运行进入更高水平。
⑤对于人类最关心的话题之一﹣﹣AI2.0对人类健康将产生怎样的影响?潘云鹤料想,“AI用于预防医药,已进入发力阶段”。
⑥近年来涌现的各种大型医疗仪器、小型穿戴式设备、大量生理传感器和海量的数字化病力,源源不断地生成人体健康的大数据。将这些大数据汇和分析、学习和提取,就可以预测人体健康的走向和生病的可能。在未来,借助人工智能,高血压、糖尿病、癌症、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或许能得到预防或者阻断。
⑦另一个关于AI的梦想是:人脑和电脑联通。
⑧潘云鹤说,人脑和电脑如能直接联合工作,就会形成“脑机混合”增强智能。如果一个学生能轻而易举的记住《新华字典》、唐诗宋词、《古文观止》、四书五经、中国通史、英汉词典、世界地理、中外法律……可以想象,我们的教育,会因此产生怎么样的改变。
⑨AI的能力似乎无可估量。可以想象人类未来与AI共存的种种图景:
⑩当你在街上碰到陌生人时,系统会产生并处理数据,通过AI程序就能知道你和他的印象如何。
⑪在医院里,AI分析X光片的水准,比人类医生还要棒,这些智能机器还可以用于癌症等疾病的到期检查,甚至你上不知晓的情况下采取防治措施。
⑫一场彻头彻尾的人工智能革命,真切的出现在我们面前。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做出预测:未来,大量的工作岗位将被智能机器取代,数十亿人将成为“无用阶层”,社会被少数精英阶层掌控。
⑬于是一个关于AI的终极恐惧,进入人类的集体思想﹣﹣AI会控制人类吗?
(节选自《读者》有删减)
(1)在潘云鹤的构想中,30年后的AI2.0将在哪些方面展示他的能力?
(2)第④段中加点词“到那个时候”能否删去?为什么?
(3)第⑥段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认为会AI控制人类吗?为什么?
“科学”就等于数理化?
郑腾飞
在很多人眼里,“科学”就等于数理化:是深奥难懂的公式,是稀奇古怪的仪器,是刺鼻难闻的试剂……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把“科学”变成了几门自然学科及其知识的组合。我不否认“科学”应该包含这些学科和学科知识,但我不认为就只是这些。
当人们称某一观点、原理、研究或做法是“科学的”,一定不仅仅指它们发现了或表达了某种知识,而是想说明它们包含着某种特殊的优点或特殊的可靠性。究竟是什么如此特殊呢?这需要我们对‘科学’这个概念进一步研究。
我想,“科学”应该是一座金字塔。
金字塔最底层是科学精神。包括好奇心、勇于尝试、独立思考、能体会学习的乐趣、面对困难有勇气坚特下去等等。人类从诞生开始就对这个世界产生了好奇心,探索这个世界到底怎么回事,感受新发现带来的趣味和惊喜,同时遇到各种问题和考验,反复思考,不断尝试,直到又有新的发现。这样,人类社会才一步一步发展至今。我想,这推动人类进步的精神原动力应该就是“科学”中最特殊的那个元素,是金字塔最坚实的根基。
以科学精神为基础,上面一层是科学的认知方式,我们可以理解为科学方法。这有三个要素:事实、逻辑和批判性思维。
“事实”是指所有科学结论都要建立在确凿的客观事实的基础上。科学是富有想象力的,但不是胡想乱想,必须立足于客观事实。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做实验发现客观事实,还可以通过阅读书籍去发现一些不容易观察到的事实,比如地铁是怎么开动的、地底下也有动物,小鸟不全住在树上等。
“逻辑”是连接事实依据与科学结论之间的桥梁,也就是事实能否支持结论。严密的逻辑不仅能帮助人们在科学研究上有所建树,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避免许多问题。
“批判性思维”是一个很中性的词,没有“否定”这个意思,而是指不迷信已有的结论,不固守现有的成果,对客观事实进行理性的反思和谨慎的探究。学会提问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方法。举个例子:
问:干冰和普通的冰有什么不一样?(观察事实)
答:干冰会冒烟,普通的冰一般不冒烟。
问:干冰冒烟的原因是什么?(逻辑推论)
答:温度很低。
问:桌子上的菜冒烟,也是这个原因吗?(反思探究)
问:冒烟的东西还有哪些?这两种冰还有哪些不一样?(观察新事实)
……
总结一下如何提问。问事实:发现什么?有什么不同?问原因:A一定会导致B发生吗?还有其他原因吗?问可能:还有其他可能吗?这些问题即便一时答不出来,但这样的过程,会让人体会到思考的乐趣并会有发现和创新。
“观察事实﹣﹣逻辑推论﹣﹣反思探究﹣﹣观察新事实”这个循环过程构成一个完整的科学思维体系,目前看来这也许是人类最为成功的认知世界的方法。用这样的方法去探索世界,得到的结论才有可靠性。
金字塔最表层是人们最容易看到的﹣﹣探索的结论,即科学知识,就是各学科(不仅是自然学科)的知识,数理化只是其中一部分而已。而且,我们不能拿着这些知识就行了,而要运用它们开始新的探索,这个就不再多说了。
另外,有人认为中华传统文化缺乏科学的DNA,我不这样认为。无论是“尽信书不如无书”“学则须疑”表达的批判性思维,还是“学而时习之”提出的反复探究实证,都传递着华夏先人对于“科学”最朴素的理解和认识。而且,如果没有孜孜不倦的探索、求真务实的精神,确实很难有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成就。当然,我们还需要不断反思和发展,这本身也是面对历史、现在和未来的科学态度。
(原文有删改)
(1)作者把“科学”比成一座金字塔,请用文中的四字短语标注右图金字塔①②两层的相应内容。
(2)请根据上下文简析文章为何写“干冰”。
(3)下列句子的含义与文章内容无关的一项是:
A.我并不是要大家死板地学我画圈、画三角形……我只是向大家说明一个简单朴素的道理﹣﹣只要功夫深,铁棒可以磨成针!﹣﹣马及时《王几何》
B.“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没有职业的懒人,简直是社会上的蛀米虫,简直是“掠夺别人勤劳结果”的盗贼。﹣﹣梁启超《敬业与乐业》
C.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罗迦•费•因格《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D.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丁肇中《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4)对于“‘科学’就等于数理化”这个观点,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有人认为“创新就等于标新立异”,你对此有何见解?请用下面的句式进行逻辑严密的表述。
句式:有人认为“创新就等于标新立异”,我(表明观点)……(阐述理由)……
【注】标新立异: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一般不同。﹣﹣《现代汉语词典》
高手
吕斌
老刘家附近有一个自行车修理摊,摊旁停着一辆用来装工具的破旧平板车,车上放着一副脏兮兮的象棋,棋子散乱地躺在棋盘上。
常有人围着平板车玩象棋。老刘棋艺不精,羞于和别人交手,一有闲功夫就在旁边看。
老刘从没见过修车人下棋,他埋头修车,没车可修就蹲着默默地看着大街,那满额头的沧桑让老刘想到这条街的历史,也许这人根本不会下棋,只是拿来给别人玩,或为了招徕顾客。
一天,老刘看见平板车旁围着一群人,吵闹得很。走到跟前,一群十七八岁的小青年和一群常来下棋的中年人战况正酣。青年们兴高采烈,中年人个个一脸严肃,一看阵势就是两个阵营。棋盘上,青年那边棋势占优,就一个小青年在下,他边说怎么怎么走,边撒目看着大街,一副胸有成竹又满不在乎的样子,看来棋艺不一般,其他人为有这样的伙伴而自豪,跟着起哄;中年人这边,一个四十多岁的红脸汉子在下,其他人支招,但每走一步都陷入对手的圈套,红脸汉子气得脸红筋胀,中年人们觉得让一个毛头小子耍着玩也个个情绪急躁。
比赛都是以实力说话。不管中年人怎么瞧不起这群毛头小子,棋盘上还是败下阵来。老刘心里也很郁闷:这老大一群人,干不过一个孩子!心里既着急,又没办法;自个儿的棋艺还不如汉子呢。真盼望有个高手能制止这孩于的狂妄。但愿望终究是愿望,这群中年人谁也杀不过这个对手,看来,今天得带着遗憾回家了。
汉子又输了两盘,歇了手,往旁边让;谁上?没人应声。青年们眉飞色舞说着刚才那盘棋怎么把对手杀得惨,这让人更憋闷。
这时,修车人挤进来,低着头边摆棋子边说,我玩一把。估计他是不知天高地厚,不知道这青年的厉害。看这样的人输棋,实在太没意思了。
老刘有一搭无一搭地看棋,盼望修车人赶紧输完棋以后能来一个高手,杀杀这群孩子的傲气。依然是两个阵营,依然是那种气氛,有区别的是,修车人压根不听别人的指点,也不管青年们怎么闹腾,只管埋头慢吞吞走自己的。有时候他这边危急了,看一眼,依然慢吞吞地走,还有闲心去吃一个毫无用处的边卒。老刘心里叹息:唉!典型的臭棋篓子!
在一次平淡的兑棋过后,小青年们惊慌地喊起来:我们比他少了一个大子儿!他们眼睛开始发绿,盯着棋盘,连那个主角儿也低下头来认真研究棋局。这下老刘心里可踏实多了,能把这群小青年逼到这份上就是历史的一大进步。但想要赢?那不可能!这小青年能谈笑风生地赢了别人,也完全能认真地打败这个脏兮兮的修车人。
没走几步,修车人这边又陷入险境,旁边的中年人们开始跺脚、埋怨,修车人依然慢吞吞地走棋。在小青年步步紧逼时,有人来修车,修车人说,这就完了。话音落地,他用力把一个棋子拍在棋盘上,挤出人群去。人们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小青年哀叹道,完了!遇上高手了!短暂的沉默后,小青年不服气地重新摆棋,要跟修车人再较量一把。修车人埋头盯着手里的活儿,头也不回:摆上。他边修车边指挥围观的中年人替他走棋子,内行人管这叫“盲棋”,这可是只有顶尖儿的高手才有的能耐。围在平板车旁的人个个都屏息静气。这一盘下得很决,没几个回合,小青年稀里糊涂就输了。老刘心里不由得惊叹:嘿!看不出来,真是高手啊!
小青年们在沉默中散去,中年人们满意地离开。
……
(原文有删改)
(1)老刘两次内心感叹表现了他对修车人评价的巨大变化。请把这两次感叹的原句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中。
① →②
(2)文章四至六自然段没写修车人,但这几个段落并不多余。为什么?
(3)文中划线句属于侧面描写,诸结合上下文分析其作用。
(4)文章结尾被删掉了,请根据文章内容推断作为结尾最恰当的一项是:
A.修车人每天依旧埋头修车,旁边的破旧平板车上,脏兮兮的棋子散乱地躺在棋盘上。
B.老刘一有闲工夫依旧到修车摊看人们下棋,破旧的平板车周围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C.修车人有时和那些常来下棋的中年人杀两盘,不过,在棋盘上,几乎没人能够赢他。
D.老刘听说那个小青年拜修车人为师,棋艺提高很快,后来参加象棋比赛获得了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