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古词,完成第1~2题。
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中的“地白”,是在描写庭院中的地面在皎洁月光照耀下,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 |
B.第二句“冷”字既是描写了秋夜露珠的清冷,同时也表现了作者独在异乡孤寂怅然的心境。 |
C.第三句中的“人尽望”写明月当空,庭院中明如白昼,各种景物、人都可以清楚清楚地看到。 |
D.第四句的意思是,在这八月十五之夜,不知那深深的秋思落在谁那里,表达了诗人的怀乡之情。并非真不知,而是极写秋思的浩茫浑涵,似虚而实,深得诗歌含蓄之美。 |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是()
A.诗的开篇描绘出十五夜的明朗素洁的景象,为下文写秋思作铺垫。 |
B.“冷露无声湿桂花”中的“桂花”,固然是写庭院中的桂花,但又可联想到神话故事里的月中桂树、吴刚、嫦娥等,诗的意境十分悠远。 |
C.诗的最后一句写“秋思落谁家”,一个“落”字,用得十分妥帖新奇,给人以动的形象感觉,仿佛愁思在随银月的清辉,一起洒落人间。 |
D.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优美的想像,渲染了元宵佳节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思,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为了做好防汛抗灾工作,省委主要领导赶赴灾区,下车伊始便亲临现场查看情况。 |
B.今天学习《变色龙》,同学们一定要洗耳恭听,否则愧对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 |
C.《哈利·波特》成为一代青少年叹为观止的经典作品,正因为其独具的原创性。 |
D.针对变幻莫测的市场形势,决策人一定要有见异思迁的灵活性。 |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历史著作《战国策》。“讽”的意思是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
B.《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体裁是寓言。 |
C.《曹刿论战》选自《左传》,传说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据汉史写的纪传体史书。 |
D.《关雎》选自《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的诗歌305篇,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
下列加点词用法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 ( )
A.吾孰与徐公美 |
B.吾妻之美我者 |
C.皆以美于徐公 |
D.君美甚 |
下列叙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鲁迅的《孔乙己》深刻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知识分子的罪恶。 |
B.美国小说家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是一出“残酷的求生悲剧”。作品中淘金人独自置身于渺无人烟的苍茫荒野里,面临着种种生死考验,最终依靠顽强的意志生存下来,使人深切地体会到“人”的伟大。 |
C.《孔乙己》里的“我”是作者自己。 |
D.《变色龙》《蒲柳人家》的作者分别是俄国的契诃夫和中国的刘绍棠。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
A.在保留现有水源的基础上,杭州将逐步形成以千岛湖为主,钱塘江、东苕溪为辅的多水源供水,从而提高居民的用水品质。 |
B.如何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减少人口增长速度,保持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平衡,这是摆在一些国家面前的重大课题。 |
C.我们欣赏古代诗词,应该全面了解作者的生平以及他所处的时代和环境,真正走进作品,去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 |
D.当灵感迸发、文思泉涌时,美妙的文辞会源源不断地流泻到笔下,这都源于写作者平时注重知识和生活的积累为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