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列有关生物变异与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既可由环境因素诱发,又可自发产生
B.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不都是先天性疾病
C.自交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D.染色体变异是可以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比较明显的染色体变化
科目 生物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现代生物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 基因突变的原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列关于生物体内无机盐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中的无机盐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
B.Mg是叶绿体中参与光合作用的各种色素的组成元素
C.人体血液中Ca2+浓度太低会出现抽搐症状
D.在探究小麦生长发育需要Mg2+的实验中必需设置对照实验

如图是平衡时的渗透装置,烧杯中的液面高度为a,漏斗中的液面高度为b,液面差m=b—a,在此基础上继续实验,以渗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观测指标。下列对实验操作及对应结果预测,正确的是( )

A.若向烧杯中加入清水,平衡时m将不变
B.若向漏斗中加入适量等浓度的蔗糖溶液,平衡时m将不变
C.若吸出漏斗中高出烧杯液面的溶液,平衡时m将不变
D.若向漏斗中加入适量较高浓度的蔗糖溶液,平衡时m可能不变

用等体积的三个玻璃瓶甲、乙、丙,同时从某池塘水深0.5m处的同一位置取满水样,立即测定甲瓶中的氧气含量。并将乙、丙瓶密封后沉回原处。一昼夜后取出玻璃瓶,分别测定两瓶中的氧气含量,结一果如下(不考虑化能合成作用)。有关分析不合理的是()

A.丙瓶中浮游植物的细胞产生[H]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
B.在一昼夜内,丙瓶生物细胞呼吸消耗的氧气量约为1.1 mg
C.在一昼夜后,乙瓶水样的pH比丙瓶的低
D.在一昼夜内,乙瓶中生产者实际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量约为1.8mg

某同学研究温度和pH对某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该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为35℃左右,最适pH为8
B.当pH为8时,影响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底物浓度和酶浓度
C.随pH升高,该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也逐渐升高
D.当pH为任一固定值时,实验结果都可以证明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

现有两类物质,其中甲物质的分子式为C12H22O11乙物质的分子式为C37H110O6;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物质在生物体内被彻底分解时,甲物质比乙物质 ( )

A.耗氧少、产能多、产水少
B.耗氧多、产能少、产水多
C.耗氧少、产能少、产水少
D.耗氧多、产能多、产水多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