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研究小麦的结构及生理过程,有利于指导农业生产,提高产量。
(1)图甲为小麦叶肉细胞内某些代谢过程中物质变化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生理过程,X、Y代表不同过程产生的物质。①代表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④过程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 X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小麦叶肉细胞内能合成X的细胞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
(2)图乙是探究小麦在光照等环境因素影响下光合速率变化的示意图。t1→t2,叶绿体__________上的_______吸收光能增加,使水光解加快、O2释放增多;t2→t3,____________限制光合作用; t4后短暂时间内,叶绿体中ADP和Pi含量______________,C3化合物还原后的直接产物含量_____________。
图中A与B表示某生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核内染色体数目的动态变化过程,据图
回答:
(1)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是从_____开始到_____。
(2)图A表示细胞的_____分裂过程,cd段表示细胞分裂进入_____期,de段表示细胞分裂进入_____期。
(3)图B表示动物或低等植物的_____分裂,相当于图A中的_____段,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中含有染色体_____条。
下图为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该图中发生的生理反应过程为作用。
(2)在A上进行的是反应阶段,B中进行的是_____反应阶段,A为B提供了________和_________,以保证B中反应的正常进行。
(3)通过图中这一生理反应过程,能够将光能转化为能贮存在图中甲物质中,甲物质是。
(4)叶绿体膜面积较大,其增加膜面积是通过。
精子与卵细胞形成过程相同的是( )
A.场所相同 | B.细胞质分裂方式相同 |
C.成熟生殖细胞数目相同 | D.均有同源染色体联会 |
回答下列有关遗传的问题。
(1)图1是人类性染色体的差别部分和同源部分的模式图。有一种遗传病,仅由父亲传给儿子,不传给女儿,该致病基因位于图中的_________部分。
(2)图2是某家族系谱图。
①甲病属于__________遗传病。
②从理论上讲,Ⅱ2和Ⅱ3的女儿都患乙病,儿子患乙病的几率是1/2。由此可见,乙病属于________遗传病。
③若Ⅱ2和Ⅱ3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同时患两种病的几率是____________。
④该家系所在地区的人群中,每50个正常人中有1个甲病基因携带者,Ⅱ4与该地区一个表现正常的女性结婚,则他们生育一个患甲病男孩的几率是___________。
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在理论上,上清液中不含放射性,下层沉淀物中具有很高的放射性;而实验的实际结果显示:在离心上清液中,也具有一定的放射性,而下层的放射性强度比理论值略低。
(1)在理论上,上清液放射性应该为0,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于实验数据和理论数据之间有较大的误差,由此对实验过程进行误差分析:
①在实验中,从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这一段时间如果过长,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实验中,如果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是否是误差的来源呢? 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32P标记一噬菌体的DNA,让此噬菌体去侵染含31P的细菌,待细菌解体后,检测到有128个噬菌体放出,则所释放出的噬菌体中含32P的噬菌体与含31P的噬菌体的比例为________。在进行此实验之前,你怎样才能使噬菌体的DNA标记上32P?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