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定胜天”的万丈豪情到“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再到可感、可知、可评价的“美丽中国”,说明我们党的执政理念越来越尊重白然,越来越尊重人民感受。材料表明( )
①真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②辨证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发展的环节
③人和自然的和谐最终以顺从自然为归宿
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④ | D.②③ |
3D打印(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思想起源于19世纪末的美国,到21世纪初已经变成现实。这一技术被认为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代表,但真正大规模地被企业采用还需要时间。因此,3D打印被称作“上上个世纪的思想;上个世纪的技术,这个世纪的市场”。这说明社会领域的新事物
①总要经历从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
②出现时间总是早于旧事物
③总能立即得到人们的理解和拥护
④需要人们的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 A.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
| B.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
| C.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
| D.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 |
201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指出:“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要完善区域政策,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要继续实施。”中央优化经济发展空间布局的思路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整体和部分相辅相成,办事情必须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②系统由要素构成,关键要素能够优化系统的空间布局
③联系是发展的条件,要善于建立联系促进发展
④运动和静止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③④ |
经过10多年的建设,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北京、天津、河北、河南4个省市沿线约6000万人直接喝上了水质优良的汉江水,间接惠及人口近1亿。这项民生工程的竣工表明
| A.人们能够根据主观需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
| B.人们可以根据联系的多样性创造新的联系 |
| C.人为事物的联系属于一种自在事物的联系 |
| D.有机整合各个要素可以发挥整体最佳功能 |
近期,中美科学家合作研究发现,被大多数除菌产品列为首个需要杀灭的细菌——葡萄球菌,不仅能起到消炎的作用,还能保护人体免受大范围炎症的困扰,它是人体皮肤的忠实“卫士”。材料体现的认识论道理是
| A.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
| B.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
| C.真理和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 |
| D.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无条件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