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恩格斯的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 )
| A.哲学的智慧是凭空产生的 | B.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
| C.哲学的智慧指导人的实践活动 | D.哲学与改造自然的活动无关 |
我国古代“五行说”认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演化而来的;法国哲学家柏格森认为,事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的心灵所采取的一种观点。这两种观点的根本分歧是( )
| A.思维能不能正确反映存在 |
| B.物质与意识何者为本原 |
| C.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 |
| D.物质与意识能否统一 |
“治自然科学者,局守一门,而不肯稍涉哲学,而不知哲学即科学之归宿,其中如自然哲学一部,尤为科学家所需要。”蔡元培先生的这一论述表明( )
①自然科学与哲学是相互联系的
②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对自然科学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③研究自然科学的目的在于推动哲学的进步和发展
④自然科学研究离不开哲学所提供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美国宇航局的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探测到来自英仙座星系团的神秘X射线信号。虽然仍需进一步探究,但该信号有可能标志着我们发现了暗物质的其中一种形态。这一事例蕴含的哲理是()
| A.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
| B.具体科学的发展促进了哲学的发展 |
| C.暗物质就是哲学上说的物质 |
| D.科学家的价值体现在不断发现新的物质形态 |
孟子和王夫之都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孟子提出“万物皆备于我”,王夫之提出“气者,理之依也”。这两种思想的共同之处在于()
| A.都认为客观世界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
| B.都认为客观精神是世界的主宰与本原 |
| C.都回答了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
| D.都回答了思维与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 |
近年来,各地竞相建造地区或世界“第一高楼”。有人认为,“第一高楼”是城市的地标建筑,可以改善城市形象,助力地方经济发展。也有人认为,脱离本地实际热衷于盖“第一高楼”,暴露了追求“政绩工程”的思维陋习,是地方经济的隐患。从哲学角度看,材料说明( )
| A.哲学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
| B.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
| 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并指导人们的行动 |
| D.对同一确定对象,可以存在不同的正确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