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二战成果】
二战历史是世界爱好和平国家人民反对法西斯的历史,是可歌可泣的战争历史。巩固二战胜利成果是各国共同责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4年2月27日,我国政府决定将9月3日设立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1)你认为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今天,这两个纪念日的设置引发了海外媒体的广泛关注,都对这种纪念历史的方式表示赞同。你认为海外媒体为何都对这种纪念方式表示赞同?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1943年,战争中最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大反攻的日子终于来了。
(3)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的重要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材料三 2013年11月至今,乌克兰危机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克里米亚公投独立加入俄罗斯,代表了自冷战结束以来欧洲面临的最严重危机,令美俄关系跌至25年来的谷底。
(4)美俄(苏)曾经也是同盟关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并肩作战,打败共同的敌人。试举一例说明。
(5)在克里米亚问题上俄罗斯态度强硬,美国、欧盟积极干涉,表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特征是什么?
(6)从乌克兰危机中我们可以得知当今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有哪些?
中国封建社会历史悠久,历代封建统治者都积极采取措施巩固封建统治,影响深远。
材料一:
材料二:
请回答:
(1)图一中人物是谁?他在中国历史上作出的最突出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2)图二中结构图反映的是秦朝首创的哪一制度?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央政府设置了“三公”,其中分管行政是哪一职位?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上实行了哪一行政制度?
(3)为了巩固封建统治,该统治者在经济、文化和思想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当仁不让于师。”“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来材料二 某中学初一(8)班新学期刚刚开学,班中屡次出现乱扔纸屑、破坏公物的现象。为此班委召开紧急会议,但大家意见不统一而争论了起来:
劳动委员:“一定要严厉惩罚,罚值日,实在不行,一次罚5元”
班长:“还是说服教育吧,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相信他们会改的”。
生活委员:“随他们去吧,扔几张废纸而已,无所谓的事,根本不用管”。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哪一历史人物的言论?,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2)材料二中劳动委员、班长和生活委员的话分别蕴涵了战国时期哪三家学派的观点?请分别指出。
(3)战国时期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言论,形成的一次蓬蓬勃勃的思想解放运动是什么?这种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材料二: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孝公用…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至强。
——引自李斯《谏逐客书》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哪一历史人物的言论?该言论反映了哪家学派的主张?
(2)材料二中“宗室贵戚多怨望者”说明此次变法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请你说出此次变法中哪一内容直接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变法中哪一内容对后世影响深远呢?
(3)根据材料三说说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四时期,青年学生为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奋不顾身,为反对帝国主义的奴役和封建军阀政府的卖国行径而奔走呼号;……他们以高尚的爱国情操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诠释了五四精神的丰富内涵,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不朽丰碑。
——李长春在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中的先锋是谁?五四运动最终能够取得初步胜利的关键因素又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
(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二中 “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与哪件重大历史事件有关?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有何伟大意义?
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中国开始近代化的探索。结合下列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鸦片战争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倡言学习西方,主张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实现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并为此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努力。
————《中国历史十五讲》
(1)材料一中图一、图二、图三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2)图一反映的历史事件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有何标志性的作用?图二所反映历史事件的结果又给当时中国仁人志士什么样的启示?
(3)材料二中“转变思想,更新观念”——陈独秀、李大钊等在新文化运动中为此举起了哪两面大旗?图四所示刊物又反映了在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了什么新思想?
(4)以上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了什么共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