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地貌是水平或平缓的层状砾岩和砂岩,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宝塔状、柱状、峰林状的地形。湿润地区丹霞地貌(下左图)很多只露出“腰身”,干旱地区丹霞地貌(下右图)几乎是“全裸”的,甚至变得“圆头圆脑”,据此回答各题。
湿润地区丹霞地貌露出“腰身”的主要原因是( )
A.“腰身”雨水冲刷严重,植物易遭破坏死亡 |
B.河流下切作用强烈,“腰身”陡峻挺拔 |
C.“腰身”地势陡峻、土壤浅薄,植物难以生长 |
D.岩石硬度不同,差异风化显著,“腰身”耸立 |
干旱地区丹霞地貌“圆头圆脑”的形成条件是( )
A.物理风化和风沙侵蚀作用强烈 |
B.光照强烈,对岩石破坏作用大 |
C.气温日较差大,岩石球状风化显著 |
D.冰雪融水冲刷地表岩石 |
甲、乙、丙、丁四幅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甲地位于南半球,其余均位于我国,读图回答23—25题。当甲地西坡山麓植被一片枯黄时,四地昼长由长到短的顺序是
A.甲>丁>丙>乙 | B.乙>丁>甲>丙 |
C.丁>乙>丙>甲 | D.丁>甲>丙>乙 |
丙山可能是
A.秦岭 | B.南岭 | C.太行山 | D.武夷山 |
乙山所在自然区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热量 | B.土壤 | C.地形 | D.水分 |
读右图“天山中段气温随高度的变化剖面示意图”,判断21—22题:图中a、b、c、d四个地点七月均温在0℃以下的是
A.a | B.b和d |
C.c | D.a和b |
甲地与乙地直线距离约为
A.110千米 | B.270千米 | C.330千米 | D.440千米 |
读“京沪高速铁路”及附近地区示意图,完成17—20题:京沪高速铁路沿途经过的省(市、区)有
A.京、沪、津、豫、鲁、苏 |
B.京、沪、冀、鲁、苏、皖 |
C.京、沪、豫、鲁、苏、浙 |
D.京、沪、鄂、鲁、苏、皖 |
“以桥代路”是京沪高铁的一大特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节省能源和减少投资成本 |
B.方便交叉线路的人、车通过 |
C.节省土地资源 |
D.减弱噪声和电磁干扰 |
甲地有我国最大的盐场,其晒盐的有利条件是
①海滩平坦②晴天多、光照强
③夏季多暴雨 ④气温日较差大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②③ | D.②④ |
乙地附近是舟山渔场,与其成为最我国最大渔场有关的是
①位于大陆架,水浅、阳光充足②有长江、钱塘江等河流带来的大量营养盐类 ③受上升补偿流的影响④位于台湾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处
A.①②④ | B.①② | C.②③ | D.②④ |
读“我国某主要地形区的相关资料”,回答14—16题。下列地点中,位于该地形区内的是
A.30°N,105°E |
B.23.5°N,105°E |
C.40°N,120°E |
D.45°N,125°E |
该地形区夜雨量占总降水量的60%~70%以上,主要原因是该地形区
A.夜晚的气温高于白天的气温,气流作上升运动 |
B.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低,气流作下沉运动 |
C.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高,气流作上升运动 |
D.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高,蒸发旺盛,空气中的水汽丰富 |
该地形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其发展农业的主要不利条件是
A.冬季气温低 | B.土壤贫瘠 |
C.热量不足 | D.光照不足 |
读“构想中的兰(州)厦(门)铁路及沿线地区图”,完成11—13题。导致甲、乙两地气温年较差不同的最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 B.地形 | C.海陆位置 | D.夏季风 |
兰厦铁路沿线
A.重庆—厦门段铁路走向大致为西南—东北方向 | B.跨地势三级阶梯 |
C.自西向东河流径流年际变化逐渐变小 | D.均位于季风区 |
下列关于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地面沉降严重 | B.乙地草原退化现象严重 |
C.丙地生物多样性减少严重 | D.丁地水土流失严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