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城市规模的成本效益曲线(y:费用或效益,x:城市人口规模),图中四条曲线的含义分别是:MB:城市每增加一个单位成员对应的城市效益的增加量,MC:城市每增加一个单位成员对应的城市费用增加量,AB:城市人平均效益,AC:城市人平均生活费用。回答各题。
下列说法与图形相符的是( )
A.城市生活费用随人口增加而增大 |
B.城市单位成员效益随城市人口增加而上升 |
C.城市成本随人口增加而上升 |
D.城市效益或成本与人口数量密切相关 |
对现有居民来说最合适和对决策者来说最合适(假如决策者仅仅考虑最大的城市总效益社会效益)的最小城市规模分别是( )
A.P1、P2 | B.P2、P3 | C.P3、P4 | D.Pl、P4 |
根据典型产品在生命周期中的不同阶段,可以把产业分为开发期(a)、增长期(b)、成熟期(c)和衰退期(d)四个发展阶段。读图甲和图乙,回答以下问题。根据图甲所示规律,发达国家重点发展的是哪一阶段的产业( )
A.a | B.c | C.d | D.b |
按图乙所示,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是产品的哪一环节()
A.设计 | B.加工 |
C.营销 | D.设计+加工 |
德国鲁尔区丰富的煤炭资源使得它成为世界最著名的工业区。山西省是我国主要的煤炭生产地,但尚未成为我国的经济强省。据此回答以下问题。山西与鲁尔区相比不利的社会经济因素是( )
A.广阔的市场 | B.政府的支持 |
C.便捷的交通 | D.劳动力数量 |
为尽快使山西由能源大省转变为经济强省,应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下列措施错误的是( )
A.增加原煤的生产数量,提高经济效益 |
B.引进新兴产业,协调三次产业的发展 |
C.增加科技投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
D.增设道路网,改善交通条件 |
一首唐诗这样描述某地区的景象:“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结合下图回答以下问题。该诗描述的地区,最可能见到图中四种农业活动中的哪种经营模式(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该诗描述的地区,从事该农业活动最容易导致的环境问题是( )
A.土壤盐碱化 | B.水土流失 |
C.土地荒漠化 | D.气候变暖 |
下图为“新疆和田地区人口增长、耕地扩大所产生的影响关联图”。读图完成以下问题。图中,甲表示( )
A.土地盐渍化 | B.下游河流水位上升 |
C.下游河流流量减少 | D.流动沙丘向绿洲侵袭 |
导致图示区域荒漠化问题加剧的人类活动原因有()
①燃料短缺 ②砍伐森林 ③不合理灌溉 ④盲目扩大耕地
⑤风沙侵袭 ⑥人口和贫困问题
A.①③⑤ | B.②③④ |
C.①④⑥ | D.③⑥ |
西部地区可开发的水能资源占全国的72%,已探明的煤炭保有储量占全国的39%,据“西电东送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西电东送是把西部的水电和坑口电站的火电输往东部,图中坑口电站分布较多的是( )
A.a | B.b | C.c | D.d |
西电东送可以缓解东部日益严重的环境压力,主要是因为( )
A.使东部电价升高,其他能源消耗增多 |
B.使东部电价降低,使用环保电器者增多 |
C.使东部地区煤炭使用量减少 |
D.使东部工业成本降低,有能力改善环保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