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5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全国人大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首次使用了“创客”、“草根创新”等,甚至使用了“有权不可任性”等网络味十足的语言。“创客”、“草根创新”等网络流行语的出现说明了(  )

A.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B.价值观对人们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13年5月24日晚,网友“空游无依”在新浪微博发了一张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被人用中文刻上“丁锦昊到此一游”的照片,并评论道:“在埃及最难过的一刻,无地自容”。 “到此一游”远涉重洋,国内不文明言行的“输出”实在让人尴尬。据此回答下题
“到此一游”的风波,理应成为反思文明素养的契机。对此我们应该
①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②积极推动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传播中华文化
③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取向,维护国家的荣誉
④坚定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2013年10月1日,我国首部旅游法正式实施,其中对“文明旅游”做出了相关约定, 要求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必须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这一规定
①促使旅游者在交流中实现文化认同②体现了尊重及维护文化多样性的要求
③有利于塑造良好的公民和国家形象④有利于维持旅游作为服务业的公益性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013年5月,烟台大学的7名食堂保洁员以吃学生剩饭的方式来提醒大学生勤俭节约,极大地触动了大学生群体,并使其积极加入勤俭节约的行列。这告诉我们,培育文明风尚需要
①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②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③发挥传统文化的精神纽带作用④发挥群众在文明创建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的选择,郑重的承诺”,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将继续坚持和平发展之路。文化学者认为,中国选择走和平发展之路,体现了对中华文化优秀传统的继承,因为
①“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华民族友好的吸收一切外来文化
②“以和为贵”的和谐文化培育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的民族禀性
③ 中华文化崇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将自己意志强加于人
④ 崇尚“和而不同”的中华文化,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精神之中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我国动漫产业,起步并不比西方国家晚,但是发展的速度却远不及西方,特别是我们的近邻日本。究其原因,就是创新精神不够。用影视行业中的话说就是剧本创作的程式化,千篇一律,看了开头就能猜出结尾。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应提高文化竞争力
②立足实践,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进行文化创新
③借鉴吸收国外优秀文化,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
④充分弘扬民族精神,全面继承传统文化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新旧“二十四孝”内容的对比(见下图),说明

①立足民族传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②不同时代对“孝”文化理解不同
③对“孝”文化既要传承又要发展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