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上海警察局档案资料显示,1919年5月,上海许多学生家长都收到一份由上海华童公学校长发出的通知(见下框)。下列口号与通知中所说的现象直接相关的最可能是( )
A.“扶清灭洋” |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 D.“打倒列强,除军阀” |
据记载,明清时期宜昌府,商贾“土著者什之六七,即士农亦必兼营。上而川滇,下而湘鄂吴越,皆有往者。”而贫民“或为人负土货出境,往来施南(湖北省西南部),以佣值资其生”。据此可知,当时()
A.区域间的商业联系加强 |
B.劳动就业结构发生了变化 |
C.资本主义萌芽已在湖北地区出现 |
D.劳工输出是解决人地矛盾的主要途径 |
某人在研究“古代中国经济形态”时,发现了以下两幅剪纸,下列哪一言论与这一经济形态不相对应()
A.“皇帝之功,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 |
B.“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
C.“商旅往来,兴贩货卖,任择利润,一切听从” |
D.“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但家无井盐耳” |
戴高乐曾于1963年和1967年两度拒绝英国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因为他认为英国是美国放在欧洲的“特洛伊木马”。1964年,戴高乐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国也成为第一个同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西方大国。上述历史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A.法国反对美国霸权主义政策 |
B.西欧各国联合起来摆脱美国的控制 |
C.美苏两极格局下新的力量已在孕育 |
D.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已经分化 |
在2015博鳌亚洲论坛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讲到“东南亚朋友讲,水涨荷花高;非洲朋友讲,独行快众行远;中国人讲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有水大河满。这些说的都是一个道理,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大事、办好事、办长久之事。” 以下史实能反映此观点的有()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②万隆会议的成功召开
③“不结盟运动”的兴起④第26届联大提案的通过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陈独秀在1923年1月发表的《中国国民革命与社会各阶级》中写道:“无产阶级客观的力量是随着资产阶级之发达而发达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资产阶级既然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革命势力,无产阶级便更不用说了。”这种认识()
A.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向 |
B.科学分析了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 |
C.认为党的工作重心应是开展工农运动 |
D.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