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尼克松在1971年说:“西欧和日本都是美国非常有力的竞争对手。朋友,是的。盟国,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域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想到过的那种挑战。”这表明
A.两极格局已经被多极格局取代 |
B.美国与西欧、日本由盟友关系转变为敌对关系 |
C.美国已经不再是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
D.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三足鼎立的趋势 |
旅日学者宗泽亚在《清日战争》中谈到“历史的真实不能完全用那些惯用的‘身陷绝境’、‘弹尽粮绝’、‘敌强 我弱’、‘被迫撤离’等颇有开脱战败责任的词汇。清日战争中,清军的处境恰恰与惯用语的状况完全相反……清国人……只在耻辱的呻吟中怨天怨地,最终未能从自身的弊端中找到正确的答案。”作者的主要观点是
A.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时敌强我弱 |
B.人们夸大了战争结局的悲惨 |
C.清政府的腐朽导致中日战争失败 |
D.中国人并没有对自身进行深刻反思 |
《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定生产者“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由国家统一支配,甚至连鸡狗等禽畜也不例外”。这表明太平天国要建立的理想社会是
A.绝对平均主义的社会 | B.官民平等,军民一体的社会 |
C.社会主义社会 | D.计划经济体制的社会 |
黄仁宇说道:“南京条约和附约里各种苛刻的待遇,满人汉人的官僚都接受。倒是内中提及今后两方的文书要用平等语气来往,开‘夷人’随意置啄之门,反而使他们不安”。以上材料主要反映了鸦片战争后中国人
A.普遍接受了不平等条约的苛刻待遇 |
B.对“国门洞开”感到非常不安 |
C.“天朝上国”的思想依然浓厚 |
D.开始传播“师夷长技”的新思潮 |
美国白人协警齐默尔曼枪杀黑人马丁,未被追究任何责任,佛罗里达州法院在美国民众抗议浪潮中重启此案。在经过长达一年多的审理后,认定齐默尔曼无罪。全美各地再次引发强烈反响和抗议活动,美国总统奥巴马表态:“要是我有一个儿子,一定长得像马丁。”以此来安抚民众情绪。这表明在美国
A.总统可对法院施压促其改判 |
B.民众可通过舆论改变法院判决 |
C.国会可独立修改并通过法律 |
D.法院拥有独立司法审判权 |
1895年,一位中国外交官对当时四个欧美国家的政体分别作了如下评述,其中对德国的评述是
A.“举国听于议院,势太偏重” |
B.“君主能以事下会议而不能独断” |
C.“议院主议法,政府主行法” |
D.“上议院主用世爵,君权仍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