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画8处)
故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以顺则逆民无则焉不在于善而皆在于凶德;虽得之,君子不贵也。
——《孝经·圣治章》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饭疏食饮水释:动词,吃
B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释:聪明、明智
C.小人之过也必文释:掩饰
D.吾与点也释:和,连词

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牺牲既成释:用来祭祀社稷的牲畜
B贤贤易色释:动词,表示尊敬、恭敬
C见其二子焉释:看见
D自伐者无功释:夸赞炫耀

沈同(1)以其私问曰:“燕可伐与?”孟子曰:“可。子哙(2)不得与人燕,子之不得受燕于子哙。有士于此而子悦之,不告于王而私与之吾子之禄爵;夫士也,亦无王命而私受之于子,则可乎?何以异于是?”
齐人伐燕。
或问曰:“劝齐伐燕,有诸?”
  曰:“未也。沈同问‘燕可伐与’,吾应之曰,‘可’,彼然而伐之也。彼如曰‘孰可以伐之’,则将应之曰,‘为天吏,则可以伐之。’今有杀人者,或问之曰,‘人可杀与’,则将应之曰,‘可’。彼如曰,‘孰可以杀之?’则将应之曰,‘为士师,则可以杀之。’今以燕伐燕(3),何为劝之哉?”
【注释】(1)沈同:齐大臣。(2)子哙:燕国国君,名哙,前 320—前 318 年在位。他在位期间厉行政治改革,并于前 318 年让位于相国子之,不久爆发内乱,齐国乘机攻占燕国,他与子之均被杀。此处所说“不得与人燕”,即指其让位之事而言。(3)以燕伐燕:朱熹《集注》云:“言齐无道与燕无异,如以燕伐燕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哙不得与人燕与:给
B.或问曰或:有的人
C.劝齐伐燕,有诸诸:兼词,相当于“之乎”
D.孰可以杀之孰:为什么
2.以下各项中,句式特点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子之不得受燕于子哙
A.有购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B.居则曰:“不吾知也!”
C.他人之贤者,丘陵也D.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对齐国讨伐燕国的态度很明显:燕国的国政败坏,民众因此遭受苦难,所以是可以去讨伐的。
B.在本文中,孟子认为,燕国能不能被讨伐,其衡估准则应该是和民众的利害、爱憎相一致的。
C.孟子认为:讨伐燕国者必须施行优于燕的政措,否则,伐燕是没有意义的,而且也不可能得到民众的支持。
D.在最后一段中,孟子巧妙地运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旗帜鲜明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士于此而子悦之,不告于王而私与之吾子之禄爵;夫士也,亦无王命而私受之于子,则可乎?何以异于是?
译文:

申徒嘉,兀者(被砍掉一只脚的人)也,而与郑子产同师于伯昏无人①。子产谓申徒嘉曰:“我先出则子止,子先出则我止。”其明日,又与合堂同席而坐。子产谓申徒嘉曰:“我先出则子止,子先出则我止。今我将出,子可以止乎,其未邪?且子见执政②而不违,子齐执政乎?”申徒嘉曰:“先生之门,固有执政焉如此哉?子而说子之执政而后人者也?闻之曰:‘鉴明则尘垢不止,止则不明也。久与贤人处则无过。’今子之所取大者③,先生也,而犹出言若是,不亦过乎?”子产曰:“子即若是矣,犹与尧争善,计子之德不足以自反邪?”申徒嘉曰:“自状其过以不当亡者众,不状其过以不当存者寡。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游于羿之彀中④,中央者,中地也,然而不中者,命也。人以其全足笑吾不全足者多矣,我怫然而怒;而适先生之所,则废然而反。不知先生之洗我以善邪?吾与夫子游十九年矣,而未尝知吾兀者也。今子与我游于形骸之内,而子索我于形骸之外,不亦过乎?”子产蹴然改容更貌曰:“子无乃称⑤!”《庄子内篇德充符第五》
【注释】①郑子产:郑国的大政治家。伯昏无人:假托的人名。②执政:子产曾是郑国执政大臣,故有此说。③大者:这里指广博精深的见识。④羿: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善射者。彀(gòu):张满弓弩。“彀中”指弓箭射程范围之内,喻指人们生活的社会范围。⑤乃:仍。称:说。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与郑子产同师于伯昏无人师:学习
B.子而悦子之执政而后人者也后:看不起
C.自状其过以不当亡者众状:陈述
D.而适先生之所适:适合
2.以下各组句子中,能表现子产性格的一组是()
①且子见执政而不违,子齐执政乎?②不知先生之洗我以善邪?③子即若是矣,犹与尧争善,计子之德不足以自反邪④子无乃称⑤人以其全足笑吾不全足者多矣,我怫然而怒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②③④ D.①②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兀者申徒嘉与执政子产同窗共师,子产却以势傲人,不屑与申徒嘉同出共止。子产以社会地位衡量人的价值,因而“索人于形骸之外”,把申徒嘉“齐执政”的行为看作是大逆不道。
B.申徒嘉身上则洋溢着一种“等贵贱”的精神,他以“德”取人,因而“游于形骸之内”,彻底挣脱了社会上本末倒置的价值观的拘束。
C.申徒嘉为捍卫自我的尊严,针锋相对,据理反驳,最后终于使子产改变了态度。
D.在本文中,儒、道两家的价值观发生了碰撞,在二人激烈的言辞交锋中,刻画了申徒嘉外貌奇丑,品行高洁的形象。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
译文:
(2)今子与我游于形骸之内,而子索我于形骸之外,不亦过乎?
译文: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意在赞叹孔子()
A人格之坚贞不屈  B教学之循循善诱
C胸襟之恢宏开阔 D道术之广大湛深。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