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人们纷纷发问“时间都去哪儿了”。德国慕尼黑大学的研究发现,年龄在20~59岁的人普遍感到无法在既定时间内完成自己要做的事情,做事的时间不够,就容易产生时间过得快的错觉。这一研究成果印证了( )
| A.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
|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
| C.运动与物质密不可分 |
| D.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
公安部部署,自2009年8月15日起,在全国开展为期两个月的严厉整治酒后驾驶交通违法行为专项行动。10月,公安部再次部署,继续严厉整治酒后驾驶交通违法行为。各地交管部门针对高发区域和高发时段,高密度部署勤务,提高拦查频率,对有酒后驾驶嫌疑的车辆和驾驶人严格检查。有人认为,这一规定对司机未免太苛刻了。这一观点:
①割裂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②坚持了权利与义务的统一③没有看到公民必须在社会主义法制的轨道上行使公民权利④没有看到公民应该先履行义务才能行使权利
| A.①③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民营经济蓝皮书》预计今后5年全部民营经济占全国GDP的比重将上升至75%。上述材料表明:
| A.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 |
| B.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
| C.民营经济的发展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结果 |
| D.民营经济是促进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决定力量 |
中国的企业管理专家在研究我国许多民营企业经营失败的案例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许多民营企业家辛辛苦苦打下基业以后,热衷于多元化经营,使企业迅速向其他行业扩张,变成上至“原子弹”,下至圆珠笔,无所不生产的企业,结果这些企业很快走向衰退。这一现象给我们的教训是:
| A.企业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 |
| B.企业要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 |
| C.企业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 D.企业经营的直接目的是获取利润 |
建立健全国有资本结构优化和战略性调整机制,促进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关键领域和基本公共服务领域转移,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增强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 | B.使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
| C.使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 | D.大力支持垄断行业发展 |
2009年由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投资的大规模的网络建设将产生巨大的“乘数效应”,形成一条包括3G网络建设、终端设备制造、运营服务、信息服务在内的庞大产业链,将拉动近2万亿元的社会投资。未来3G消费将极大地拉动内需,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并促使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实现新的跨越。这表明:
①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②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形成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③投资一直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④新一轮大规模投资有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