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1985—1989 年我国物价指数上涨情况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年份 |
1985年 |
1986年 |
1987年 |
1988年 |
1989年 |
物价指数 |
11.9% |
7% |
8.8% |
20.7% |
16.3% |
——据《巨变1978—2004 年中国经济改革历程》相关数据整理
A. 物价的变化比较平稳,人们生活水平高
B. 价格机制改革,市场的初步放开所导致
C. 民众恐慌心理是加剧物价上涨主要原因
D. 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建立
与下图所示德国疆域相符的时间是:
A.1936年3月~1937年2月 |
B.1938年9月~1939年2月 |
C.1937年3月~1938年9月 |
D.1939年3月~1939年9月 |
据报道,2010年4月25日,世界银行发展委员会春季会议通过了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投票权的改革方案,中国在世行投票权由原来的2.77%提高到4.42%,一举超越德国、英国和法国,仅次于美国、日本,成为世行第三大股东国。世行的这一改革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A.世行投票权实现了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 |
B.只要中国不同意,任何重要决议都不可能通过 |
C.一国认缴股金份额多少视经济和财政实力决定 |
D.世行投票权大小要看国家的国际地位高低 |
1921年4月21日列宁在《论粮食税》中说:“和社会主义比较,资本主义是祸害;但和中世纪制、和小生产……比较,资本主义则是幸福。”这表明苏俄:
A.实施战时共产主义 |
B.实行固定的粮食税 |
C.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
D.开始农业集体化 |
国际著名学者陈启懋教授曾撰文指出:“二战后60年来,资本主义不仅没有崩溃,而且……政治、社会相对稳定,人民生活显著提高,至今也看不出垂死的迹象。”其原因主要在于:
A.世界局势相对稳定 |
B.“混合经济”逐渐出现并发展 |
C.缩小“福利国家”规模.减少国家财政支出 |
D.垄断组织的建立与发展 |
经济民族主义指通过政府政策的形式对进口商品建立贸易壁垒,并施加各种各样的保护主义政策以保护其国内产业,它深切关注民族国家整体在世界政治经济体系中的地位,特别是由民族经济竞争力决定的民族的长期发展趋势,而不是世界的共存共荣。在罗斯福新政的下列措施中,明显带有经济民族主义色彩的是:
A.美元贬值 | B.计划指导 |
C.减耕减产 | D.以工代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