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根据“杜鲁门主义”的战略,美国原想通过扶助蒋介石并使之统治中国,再以它为据点进行反共的战略。由于形势的变化,特别是中国革命的胜利,使美国远东的战略而破产。于是,日本在美国的亚洲战略中变得重要起来,即美国打逄使日本替代原来拟想中的蒋介石政权,而成为其亚洲的反共据点,为了实施这一新战略,为了遏制社会主义苏联和中国,美国重新调整了对日政策,放宽了对日本的惩罚,即从削弱日本,转为扶植日本。建设“远东工厂”就是最好例证。
材料二   传统经济思想认为资本主义是可以自动校正的体系,在自由放任的情况下运转得最好。……他的解决经济灾难的建议包括阻止银行破产的立法,提供就业机会和农业补贴,给老年人提供社会保障。……它的基本前提,即政府干预经济来保护人们的社会和经济财富是正当的,这标志着美国政府政策的重大改变,开始了社会改革立法趋势,而这种趋势在大萧条后仍持续很久。
——杰里•本特利等著《新全球史》(下)
材料三  有的论者更进一步指出,作为当今世界的惟一超级大国和对全球化的发展方向具有举足轻重影响的国家,美国要的并不是各国平等、相互尊重的全球化,而是要使全球化变成“全球的美国化”。
——摘自《从“世纪历史”理论看全球化》
材料四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引发欧美国家对全球化新一轮反思浪潮,要求重估全球化的利弊。在过去的10年,全球化主要是贸易与投资的全球化,这种经济全球化不仅是“北方的”(发达地区如括欧洲、北美与日本),而且也是“全球的”,贸易投资自由化从富裕的北方不断扩散到贫穷的南方(发展中国家),许多原来不属于这个“全球”经济的国家逐步加入进来,如中国与前苏联的许多国家。反全球化构成全球化的反面,其主要不是理论而是行动,是以国际经济会议或者西方国家领导人聚会为对象的街头大规模抗议。反全球化分子担心国家的主权与边界遭到全球化的削弱,指责全球化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有些还试图阻止全球化的趋势。
——摘自《西方对全球化的新反思》《再论反全球化问题》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出现了两极格局,到了20世纪70年代产生了新变化及影响分别是什么?据材料二,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与材料二的经济发展模式有何异同?目前中国经济体制与材料二的经济体制有何最大相同之处?
(2)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理解材料三中的“全球的美国化”?
(3)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四中关于全球化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或对材料几种观点进行辩证分析;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科目 历史   题型 简答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多极化趋势加强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①所谓“天道”,泛指宇宙、天地、自然的起源和法则,而“人道”则是关于人类社会和人自身的道理。……。②《周易》有这样的话:“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③这里的“天文”是指关于季节、时令变化的学问,目的是为了使人们能适时地进行农耕活动;“人文”则是人类“文明”的另一种表述,主要指社会制度和人们自身的素养。④中国古代哲学关于“天道”和“人道”相互关系的探讨和论述,就是对于“天文”和“人文”认识的深化和发展。
——张岂之著《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著名学者阮炜在《中外文明十五论》中引用《中国必然强大》比较分析说明中国文化是“家文化”和“官文化”,中国人太重视家庭观念和“忠君”意识,“续香火”意识强;中国人是“天生的协调专家和政治家”。——读书札记
问题:(1),就历史学而言,材料一中学术价值最大的句子是(将句子前的序号写出来)。指出战国时期具有“天道”和“人道”思想的主要流派的主张。
(2)扼要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天道”和“人道”思想产生的原因。
(3)概述秦(西)汉统治者对儒、道、法思想的实践结果。
(4)“官”“家”结合,国家统一;天人合一,到了宋代,天人结合,产生了什么新的哲学思想。其对我们现在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下表是台湾作家高阳在《清朝的皇帝》一书末尾,对清朝的九位皇帝作出的打分评价。


资质
本性
体格
教育
责任感
统驭
应变
私生活
机遇
得分
名次
顺治









83
8
康熙









117
1
雍正









107
3
乾隆









110
2
嘉庆









95
4
道光









85
7
咸丰









93
5
同治









68
9
光绪









87
6

注:“统驭”指治理国家的能力,“机遇”指国运等。www.zxls.com/
请回答:
有些历史学家认为如果把汉武帝也放在表中评价,他的统驭一项应该可以位列上等,请结合史实说明理由。
你是否同意高阳将康熙和乾隆的机遇列为上等这个观点,请结合当时中外史实加以说明。
光绪(1875—1908在位)的机遇被列为下等,请结合这一时期的史实加以说明。
为了改变光绪统治时期机遇下等的状况,二十世纪上半期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分别进行哪些重大斗争?结果如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下文摘自哥伦布《航海日志》:两位陛下(指西班牙国王和王后)决定派我——克里斯托夫·哥伦布前往印度,以熟悉他的国土、人民和君主,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并带回如何能使他们皈依我们神圣宗教的经验,但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这条路据我们所知迄今尚无人走过。——《中世纪晚期的西欧》
材料二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由此之后,我回到卡斯提尔,觐见王上。而王上依据我的陈述,命令我第二次航行以求新的发现,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主宰赐福,我在那绵延六百英里长的小西班牙岛(指海第岛)上得到成功,我征服该岛并使它的居民纳贡。——《哥伦布的遗言》
材料三陛下可以统治此间……人们可以在这里获得黄金……但我以为陛下最好不采用掳掠的方式去取得黄金。如若采用公平交易的方式,则诽谤和污蔑便可避免。如此,所有的黄金便会万无一失地源源不断进入陛下的财库中。 ——《哥伦布致西班牙国王和王后书》1503年
请回答:
哥伦布为什么“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材料二中哥伦布说“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实际是怎样的?
材料一所述西班牙君主派哥伦布前往东方的目的是什么?从材料二、三看,他们的目的又是什么?根据材料,你怎样认识材料三中所说的“公平交易”?

农业是古代中国社会最重要的生产部门。回答下列关于古代中国农业的相关问题:
在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中,主要的耕作方式是什么?
这一耕作方式决定古代中国的经济形态是什么?
简要概述这一经济形态的基本特点。为了维护这种经济形态,中国古代实行了哪些相关的政策

阅读下列新闻报道,结合课本内容回答问题。
对英国人来讲,除了怀旧意义之外,王室还是日不落帝国的民族象征。从撒切尔到梅杰再到布莱尔,政府可以更迭,但最“正统”的王室却只有一个。在欧盟日益一体化的过程中,王室的存在,对于保持英国独立的“民族身份”将更加不可或缺。
此外,王室也是政府最好的外交官之一。2004年11月2日至4日,伊丽莎白女王出访德国,到柏林亡者纪念堂里向所有战争死难者献花圈,并在柏林交响乐厅举办大型音乐会,邀请名流1850人为修建德累斯顿圣女教堂募捐。女王的这趟舟车劳顿没有白费,德国媒体称其为“抚平了英德二战恩怨的和解之行”。
——《与各国王室一同进入2005乃至2025》,新华网云南频道 ( 2005-01-11 ) 稿件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请回答:
英王室在英国国家政治生活中扮演着什么角色?
英王室从何时开始在政治生活中开始扮演这样的角色?
近现代的英国政府是如何产生的?对谁负责?
本篇报道的作者认为英王存在有必要吗?具体有那些存在的意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