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葬会稽”, 历史上一直有争论:第一种说法是大禹葬于浙江绍兴会稽山,第二种说法是大禹葬于河南西部的会稽山。秦始皇就曾登上浙江绍兴会稽山,并留下了“上会稽,祭大禹”的记载;但是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夏禹葬于江南的说法表示怀疑。对此,以下评论正确的是
| A.夏的统治中心是河南西部,因此第一种说法错误 |
| B.《史记》是信史,因此司马迁的怀疑可信 |
| C.仍有待考古、文献等多方面的考证 |
| D.为多角度研究夏禹提供了借鉴 |
英国工业革命后,大量的棉纺厂在城市中得以兴建,其关键因素是
| A.城市拥有众多的劳动力 | B.交通工具有了重大突破 |
| C.城市居民市场潜力大 | D.改良蒸汽机的投入使用 |
“德国虽设议院,但贤明皇帝在上,议院之权薄弱”,这句话说明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
| A.浓厚的封建色彩 | B.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
| C.民主性 | D.君主专制独裁性 |
有人形容英国议会说,“议会除了不能使一个女人变成男人和使一个男人变成女人之外,能够做一切的事情”。这反映出
| A.议会仅取得立法权 | B.司法权开始独立于王权 |
| C.夺取政权时期资产阶级的权力需求 | D.19世纪末英国的政治趋向 |
《全球通史》中写道:“l7世纪和l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然而,“l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自然资源丰富 | B.工业革命的需求 |
| C.中西交流的加强 | D.世界市场的形成 |
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把苏格拉底视为先驱和战友,主要是因为苏格拉底
| A.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 |
| B.发现了人类知识的有限性 |
| C.发现了人类理性的力量和价值 |
| D.是“哲学的刨遗者”、“智慧”的化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