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国时期的教科书写道:“工业革命的结果……生产既过剩,势必须向外推销……资本一过剩,势必有不能不从事海外投资的竞争。海外市场竞争和海外投资竞争,便造成了现代以经济侵略为中心的帝国主义。”“1871年以来,共和党又常夺得政权,努力向外拓展版图……从此美国便继英、法,而成一帝国主义者了。”
1958年的教科书写道:“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转变到垄断,那就是进入了帝国主义的阶段。列宁指出,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腐朽的、垂死的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后阶段,因而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
1965年的教科书提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意日法西斯被打败了,美国接替德、日、意成为反动和侵略的中心。
材料二   到1996年,教科书中虽仍然沿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这个提法,但不再提帝国主义的垂死性、腐朽性等特征,而强调“垄断”的特征。
2004、2005年出版的教科书,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来描述现今美国的发展。
——以上材料均摘自赵梅:《清末以来中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美国形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国时期与新中国教材对美国认识的差别。
(2)依据材料一和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并进行论证(所指出的差异明确清楚;原因可以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明确,合理充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简答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美苏从对峙走向缓和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的现代化是被延误了的现代化。为什么一个前现代世界长期发展领先地位的悠久文明,在向现代化世界的转变过程中如此步履维艰、艰险迭起呢?对于这一问题,学术界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基本观点:一种观点可称之为外因论,认为主要是由于外来资本主义的渗透和帝国主义的侵略造成的,“侵略——反侵略”是这一研究取向的基本分析框架;另一种观点可称为内因论,即认为中国现代化延误的主要症结在于传统文明的落后性,制度的独特性,中国历史发展的停滞性等内在弱点。“传统——现代性”的对立是这种解释的分析框架。
——罗荣渠《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延误》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材料中关于中国现代化被延误原因的其中一种观点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1)中国的秦始皇和雅典的伯里克利分别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其基本特点分别是什么?
(2)他们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保证政治制度的正常运作?
(3)这两种不同的政治制度在当时起到了什么共同的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共产党人是在20世纪的民族主义和反对帝国主义的气氛中成长起来的,它强调反对强权,与弱小、不发达的“农村”国家为伍,反对“城市”国家。
──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
请回答:
评价材料一中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简述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三大基本特点,并简要评价我国古代自耕农经济。(10分)

根据设问和所学知识回答下面问题。(本题10分)
鸦片战争前,英国女王维多利亚于1840年1月16日到议会发表了对中国发动战争的演说。支持鸦片烟贩的自由党在议会中占多数,并促成了政府对中国使用武力的决定。而战后,中国道光皇帝发了一道密谕,命令有关大员赶快与英国议和。这一密谕直接由皇帝口授,军机章京抄录而下达,朝中大员几乎无人知晓。紧接着,林则徐被革职,清廷大员伊里布等人与英国议和。
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
(1)请列举反映出英国和中国的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
(2)写出两国政治制度建立的重大事件。
(3)从中比较一下英国女王和中国皇帝在权力和地位上的不同。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