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治维新前,部分中下级武士曾参加并主持过藩内自上而下的资本主义改革,其经历了改革风浪的考验,积累了政治斗争经验。在倒幕中,他们善于运用各方面力量乃至农民武装,以打倒主要敌人---幕府。倒幕成功后,他们在改革中又对强大的封建贵族采取赎买政策,用公债偿付的形式迫使其转变为用公债投资新式企业的资产阶级,这减缓了贵族反抗的激烈程度。在稳步而又坚决地把大权归揽于维新派的前提下,他们最后才启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全面开化改革过程,这表现出维新领袖人物的政治谋略和行政才干。
康、梁等维新派缺乏行政经验,疏于政务,没有社会阅历和改革实践。他们急于求成---不分轻重缓急、主次先后、全面开花……同时对慈禧、对守旧大臣等各方面人士没有采取不同的政策和策略,以分化和减少改革中的阻力……戊戌维新运动,终因反对者众,支持者寡而失败。
请回答:
(1)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与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从总体上说,二战后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国家提供巨额科研经费,组织大规模的科研活动,将其成果无偿地提供给全国使用。如美国对发展原子能工业的投资,从1945年到1970年共计达175亿美元;宇航工业从60年代末起,每年耗费50多亿美元。国家为私人垄断组织扩大国外市场,如为了维持战后高出口水平,在“援外”项目下提供的出口在美国的出口比重中,1949年占46%,50年代占30%,60年代占20%。从50年代中期起,为加强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政府对一些出口产品进行补贴。
——《二十世纪的世界历史》
材料二据战后调查,由于战争的破坏,(联邦德国)约有30%~40%的工厂不能开工……经济部长艾哈德实施“社会市场经济”,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保护自由竞争。艾哈德认为,切身的物质利益能够激发人的积极性,社会经济的发展只能依靠每一个经济细胞的作用,因此必须通过竞争发挥个人和企业的作用。(2)国家的干预主要是采取符合市场规律的手段,通过货币、信贷、财政、税收和外贸政策进行总体调节。……(5)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以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公平。1950年,联邦德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从1951年到1971年,联邦德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5倍多,平均每年增长6.1%。……其中50年代经济呈现飞跃状态,年平均增长率达7.2%~8.8%,被国内外誉为“经济奇迹”。
——《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
材料三 日本政府为经济开发提供了各种计划和情报等项服务。1956年日本政府制订《经济自立五年计划》,从此进入了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高速发展时期。1960年继岸信内阁之后的池田勇人内阁,提出《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在十年后的1970年,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都增加一倍。1960年6月24日,日本政府发表《贸易汇兑自由化计划大纲》……
——王斯德、钱洪《世界当代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二战后美国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实施这些措施的前提条件。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二战后联邦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政策的特点。
(3)比较材料二、三,概括指出“二战”后日本、联邦德国的经济政策侧重点及其取得的共同效果。对此有何认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二战”后美国、联邦德国、日本的经济政策有何共同之处?其实质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史记•卷六十八》
材料二令行於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於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三年,诏:“青苗钱不许抑配。令诸路提点刑狱官体量觉察禁止,敢沮遏愿请者.按罚亦如之。”初,敕旨放青苗并听从便,而提举司务以多散为功。又民富者不愿取,而贫者乃欲得之,即令随户等高下分配,又兼贫富相兼,十人为保,以富者为保首。王广廉在河北,第一等给十五贯……第五等一贯,民喧然以为不便。……判大名府韩琦言:“熙宁二年诏书,务在优民,不使兼并乘其急以邀倍息,……今乃乡村自第一等而下,……与初抑兼并济困乏之意绝相违戾,欲民信服,不可得也。”……上乃出琦奏示执政曰:“……朕始谓利民,不意乃害民如此。且坊郭安得有青苗,而使者强与之乎?”
——《文献通考•卷二十一》
材料四而且市易法垄断货源,“凡商旅所有,必卖于市易。”结果造成“卖梳朴则梳朴贵,卖脂麻则脂麻贵”的局面.尽管王安石声称市易法的目的是“通有无,权贵贱,以平物价,所以抑兼并也,”……但实际结果却是“官中自为兼并,”“商贾为之不行……而上下均受其弊。”……市易法之弊,连最初倡行市易法的草泽人魏泽宗都“愤惋自陈.以谓市易主者摧固掊克,皆不如初议,都邑之人不胜其怨。”
一一徐昌强《试论王安石变法与张居正改革成效不同之原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分析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的原因。
(2)据材料三、四指出,王安石实行青苗法、市易法措施的共同目的。并指出实践中的主要弊端。
(3)比较材料二、三,指出两者变法成败的主观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杭州市2009届高三第一次高考科目质检23题)20世纪初,巴黎、柏林、伦敦的嗜好和说话腔调,传播到了国家最遥远的乡村。根深蒂固的地方文化被全国性文化取代,各国生活方式也越来越受到国际消费文化的影响。促成欧洲这种文化变迁的主要媒介是
| A.报纸和广播 | B.铁路和飞机 | C.电影和电视 | D.网络和漫画 |
中美两国关系的发展和走向,不仅关系到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影响世界和平、稳定与繁荣的重要因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杜勒斯拒绝同周握手,使他深受侮辱,因此我走完梯级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回忆录》
⑴“杜勒斯拒绝同周握手”反映了什么本质问题?“我们的手”为什么能握在一起?
⑵这次历史性的握手,开始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这对中美两国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 在中美建交之际,美国却又单方面制定了《与台湾关系法》,不顾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肆意提高向台湾军售的质量和数量,提升与台湾当局关系的等级,致使中美关系数度倒退。
⑶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仲舒复对日:“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南宋)朱熹《行宫便殿奏札》
材料三: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明)李贽《藏书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二、三,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2)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儒家思想地位和作用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