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实验Ⅰ~Ⅳ的描述正确的是
A.实验Ⅰ:逐滴滴加稀盐酸时,试管中立即产生大量气泡 |
B.实验Ⅱ:充分振荡后静置,下层溶液为橙红色,上层无色 |
C.实验Ⅲ:从饱和食盐水中提取氯化钠晶体 |
D.装置Ⅳ:酸性KMnO4溶液中有气泡出现,且溶液颜色逐渐变浅乃至褪去 |
获得“863”计划和中科院“百人计划”支持的环境友好型铝碘电池已研制成功,电解质为AlI3溶液,已知电池的总方程式为2Al+3I2===2AlI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电池负极的电极方程式为Al-3e-===Al3+ |
B.电池工作时,溶液中铝离子向正极移动 |
C.消耗相同质量金属时,用锂作负极时,产生电子的物质的量比铝多 |
D.该电池可能是一种可充电的二次电池 |
将铁铝矾[Al2Fe(SO4)4·xH2O]溶于水中,得到浅绿色溶液,有关该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铁铝矾有净水作用,其水溶液显中性 |
B.向该溶液中加入Na2S溶液,有淡黄色沉淀 |
C.在空气中,蒸干并灼烧该溶液,最后所得的残留固体为Al2O3、Fe2O3 |
D.用惰性电极电解该溶液时,阴极区有沉淀 |
将一定体积的NaOH溶液分成两等份,一份用pH=2的一元酸HA溶液中和,消耗酸溶液的体积为V1;另一份用pH=2的一元酸HB溶液中和,消耗酸溶液的体积为V2;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V1>V2,则说明HA的酸性比HB的酸性强
B.若V1>V2,则说明HA的酸性比HB的酸性弱
C.因为两种酸溶液的pH相等,故V1一定等于V2
D.HA、HB分别和NaOH中和后,所得的溶液都一定呈中性
在某温度下,反应ClF(g)+F2(g)⇌ClF3(g);ΔH=268 kJ/mol,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不变,缩小体积,ClF的转化率增大 |
B.温度不变,增大体积,ClF3的产率提高 |
C.升高温度,增大体积,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
D.降低温度,体积不变,F2的转化率增大 |
在25 ℃时,将pH=11的NaOH溶液与pH=3的CH3CO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c(Na+)=c(CH3COO-)+c(CH3COOH) |
B.c(H+)=c(CH3COO-)+c(OH-) |
C.c(Na+)>c(CH3COO-)>c(OH-)>c(H+) |
D.c(CH3COO-)>c(Na+)>c(H+)>c(O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