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代埃及位于非洲的东北部,尼罗河的下游地区,早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就出现了世界上最古老的象形文字,成为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起源地之一。
(1)史学家推测,冬小麦的种植及高产是古埃及文明最重要的物质基础,试分析古代埃及冬小麦生产有利的自然条件。
(2)文明的形成与繁荣离不开交通,位于尼罗河下游的古埃及,尼罗河上航行的船只成为其最重要的交通工具,请你根据古埃及所处的地理位置,分别分析在尼罗河上向南和向北航行船只天然的动力条件及航行的方式。
(3)历史上的很多文明因为外族的入侵而灰飞烟灭,而古埃及文明却在这块土地上繁衍了长达3000多年的时间,人文地理学家推测:其相对封闭的环境对外构成了得天独厚的天然防卫环境。根据上图分析古埃及所具备的天然防卫环境。
读北半球某地区某时刻地面等压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气流状况看,甲处的天气系统是____,水平气流呈____时针方向旋转。从气压分布状况看,甲、乙两处之间最大气压差可能为____百帕(选择填空)。
A.59<P<60 | B.60<P<61 | C.64<P<65 | D.50<P<51 |
(2)丙处与丁处相比,____处的风力较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的风较温暖湿润,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B,C两线中,可能形成晴朗天气的是____线,可能形成阴雨天气的是____线附近。
读地球光照图(阴影表示黑夜,图中晨昏圈与经线圈相交成23°26′的夹角),回答以下问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_____;
(2)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____(快或慢);位于公转轨道的_____(近日点或远日点)附近。
(3)此时北京时间是____时,国际标准时(中时区区时)是____时。
(4)此时地球上出现极昼的范围是______。
(5)此日,济南(约37°N),正午的太阳高度角约为____
A.60° | B.30° | C.45° | D.20° |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两个不连续界面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
(2)图中地震波类型名称:C________,D________。
(3)A、B两个不连续界面之间是地球内部分层的________,主要物质成分是含铁镁的________盐。
(4)地震波C、D传播速度较快的是________。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在图中地球公转轨道上画出公转的方向。
(2)广东省汕头市有一口井正好位于北回归线上,当阳光直射井底时,地球位于图中________点附近(填字母,下同)。
(3)图中________点表示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地球从A点运行到C点的过程中,公转速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
(4)当全球极昼、极夜范围达到最大时,地球应位于________、________点。
(5)当地球处于D位置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
读太阳光照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圆外短线上标出地球自转方向。
(2)该图为北半球________(节气)的太阳光照图。
(3)A与B相比,自转线速度较大的是________,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的是________,白昼时间较长的是________。
(4)此时,地球的公转速度较________(快、慢)。
(5)A点的地方时是________,B点的地方时是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