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大麦在萌芽过程中可以产生α-淀粉酶,用GA(赤霉素)溶液处理大麦可使其不用发芽就产生α-淀粉酶。为验证这一结论,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试管号 |
GA溶液 |
缓冲液 |
水 |
半粒种子10个 |
实验步骤 |
实验结果 |
|
步骤1 |
步骤2 |
||||||
1 |
0 |
1 |
1 |
带胚 |
25℃保温24h后去除种子,在各试管中分别加入1mL淀粉液 |
25℃保温10min后各试管中分别加入1mL碘液,混匀后观察溶液颜色深浅 |
++ |
2 |
0 |
1 |
1 |
去胚 |
++++ |
||
3 |
0.2 |
1 |
① |
去胚 |
++ |
||
4 |
0.4 |
1 |
0.6 |
去胚 |
+ |
||
5 |
0.4 |
1 |
0.6 |
去除糊粉层的种子 |
++++ |
注:实验结果中“+”越多表示颜色越深。表中液体量的单位均为mL。
回答下列问题:
(1)请完成表格中的① 。
(2)综合分析试管1和2的实验结果,可以判断反应后试管1溶液中的淀粉量比试管2中的_______,这两支试管中淀粉量不同的原因是__ 。
(3)综合分析试管2和3的实验结果,说明在该实验中GA的作用是_ ___
(4)综合分析试管2、3和4的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__ ___________。
(5)推测糊粉层细胞和α淀粉酶的关系可能是________,糊粉层细胞和赤霉素的关系可能是________。
(6)本试验因变量除了用碘液来检测外,还可用_______试剂检测。
下图为人体神经元细胞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④中的物质释放到⑤的方式是_________。
(2)若刺激A点,图中电流计B将偏转_____次。若刺激C点,电流计B将偏转______次。
(3)如果抑制该细胞的呼吸作用,发现神经纤维在一次兴奋后,其细胞膜不能再恢复到外正内负的状态,这说明神经元恢复到静息状态时,其带电离子通过细胞膜的方式为_____________。
(4)已知④中的某物质可使突触后膜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物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物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__________。
(5)突触前膜是________末端突触小体的膜;突触间隙的液体是____________。
为探索影响动物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的相关因素,某生物小组做了以下两个实验。
【实验一】每隔三天,将生长正常的成年雄鼠甲的甲状腺做一次等量切除,并不断检测其体内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结果如图所示:
(1)图中曲线a表示__________激素,曲线b表示__________激素。
(2)结果表明:正常情况下甲状腺合成激素的量与其体积成__________关系。
【实验二】每隔三天,向生长正常的成年雄鼠乙体内注射一次等量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同时检测其体内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含量的变化,重复多次.结果发现两种激素含量总是先上升后下降,请分析产生这种生理变化的原因:当乙鼠体内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浓度升高时,垂体合成和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就会__________(增多、减少),进而刺激甲状腺合成并分泌甲状腺激素使其含量上升.当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就会__________(增强、抑制)垂体和__________的合成和分泌活动,从而使相应的激素含量下降,这种调节方式称为__________。
如图是人体局部组织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能直接相互交换物质的体液有②和③,还有______ (填标号),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________(填标号)。
(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有三个方面:________、_________和温度。
(3)某人喝大量的食醋后不会引起内环境中的pH明显下降,原因是血浆中存在着__________物质。
(4)若图中组织细胞为肝脏细胞,A与B相比,________的CO2浓度较高。
下图为糖尿患者和正常人在摄取葡萄糖后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 为正常人的,曲线 为糖尿病患者的。
(2)造成AB段血糖升高生理活动可能是 ,该过程主要发生在小肠中。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是 。
(3)在乙的血糖浓度变化中,实现BC段的主要代谢途径 、 、 。能够促进BC过程进行的激素是 ,能够抑制BC过程的激素是 。
根据下面人体体液分布及物质交换示意图回答问题:
(1)水由消化道进入A,即过程b是以___ 方式进行的。
(2)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包括图中的___ ___(只写字母)。其中A中的水以______ 方式进入消化道。
(3)A中的代谢废物的排出途径除图中表示的外还应有___ ,A和B的交换是通过____ 结构进行的。
(4)E和A相比,E中不含的成分是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