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石的主要成分为CaCO3,所含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加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石灰石中CaCO3的质量分数,进行了以下探究实验:称石灰石样品二份,分别放入大烧杯中,第一个烧杯中加入50克稀盐酸,第二个烧杯中放入100克同样的稀盐酸,充分反应至不再有气泡产生时称量残留物质量,有关数据如下表。
各物质的质量 |
第一个烧杯 |
第二个烧杯 |
石灰石样品质量 |
12g |
12 g |
稀盐酸质量 |
50g |
100g |
烧杯残留物质量 |
58.7 g |
107.6g |
产生的CO2质量 |
|
|
求:(1)二个烧杯中产生CO2的质量(填入上表);
(2)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为测定一瓶久置的烧碱样品中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质量,取一定质量的该样品充分地溶解于水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钙溶液至完全反应,生成10g碳酸钙沉淀。
⑴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
⑵已知样品中钠元素的质量为27.5g,计算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
Cu与Zn的合金称为黄铜,有优良的导热性和耐腐蚀性,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某黄铜的组成取10g该黄铜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5次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H2SO4,使之充分反应,见下表:
加入稀酸硫/g |
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g |
|
第1次 |
10 |
M |
第2次 |
10 |
7.4 |
第3次 |
10 |
6.1 |
第4次 |
10 |
5.6 |
第5次 |
10 |
5.6 |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从以上数据可知,最后剩余的5.6克固体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m=________________。
(2)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
(3)计算所用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分数。
某实验小组在一定量的石灰水中通入CO2,产生沉淀的质量与通入CO2 质量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已知反应:CaCO3+H2O+CO2=Ca(HCO3)2,Ca(HCO3)2易溶于水。
(1)请描述实验过程中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为使溶液的溶质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为最大值,理论上至少应通入CO2 质量是 。
(不考虑CO2气体在水中的溶解)
(2)请计算通CO2气体前石灰水中溶质的质量。(请写出计算过程,2分)
氮是农作物生长需要的营养元素,尿素是其中的一种,其化学式为CO(NH2)2,请计算:
(1)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其中氢和氧元素质量比为 _____________。
(2)张明家的水稻田需要56千克的氮,请你计算,他至少购买尿素[CO(NH2)2 ]多少千克?
工业上用碳酸钠溶液与石灰水反应制烧碱。对于碳酸钠溶液与石灰水是否恰好完全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其产物进行过滤,并对滤液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含有哪些溶质?
【猜想与假设】假设一:滤液中只含氢氧化钠假设二:滤液中含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假设三:滤液中含
假设四:滤液中含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和碳酸钠
【进行实验】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 |
取少量滤液放在试管中,再滴入氯化钙溶液 |
若生成白色沉淀 |
碳酸钠过量 |
若无明显现象 |
恰好反应 |
【反思与评价】
(1)碳酸钠溶液与石灰水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2)乙同学认为假设四不合理,理由是。
(3)丙同学认为甲同学设计方案还不能说明碳酸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恰好完全反应,她的理由是。
(4)丁同学认为要说明碳酸钠溶液与石灰水是否恰好完全反应,还需在甲同学实验方案的基础上进行实验。她的实验方案是: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和结论 |
【定量研究】
(5)戊同学称取100g烧碱固体样品(样品中的杂质是碳酸钠),
加水溶解得到溶液A,取A溶液的1/5向其中加入CaCl2溶液。
反应时CaCl2溶液与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①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g;
②计算所加CaCl2溶液中钙离子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