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学习中,往往需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视角对历史事件作出解释和评价。下列对戊戌变法的评价中,从文化视角进行的是
A.戊戌变法在国内掀起兴学堂、办报纸、编译书籍热 |
B.戊戌变法是民族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 |
C.戊戌变法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发展资本主义的诉求 |
D.戊戌变法推动知识分子由和平改良向民主革命转化 |
古代希腊和罗马为后世留下了半厚的精神文化遗产。回答18—20题。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说:“因为人民有了投票权利,就成为政府的主宰了。”图8说明
A.雅典人民实现了当家作主 |
B.公民大会是日常司法机关 |
C.雅典公民通过投票参与国家管理 |
D.雅典公民利用陶片投票选举最高权力机构 |
罗马法经历了从《十二铜表法》到《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演变。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罗马从共和国到帝国的发展 | B.体现了古代罗马民主政体的不断健全 |
C.体现了古代罗马法律体系的逐步完备 | D.反映了古代罗马社会矛盾日趋复杂 |
苏格拉底认为“美德即知识,愚昧是罪恶之源”,亚里士多德的千古名言是“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二者的共同点有
①反对盲从②倡导自学③体现了人文主义④强调自我完善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近代中国人民为救国救民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回答15—17题。下列各项符合维新派思想主张的是
A.“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
B.“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以制器为先” |
C.“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
D.“能兴民权者,断无可亡之理” |
孙中山对中国民主进程的重要贡献是
A.率先提出在中国建立民主制度 | B.率先系统介绍西方文化 |
C.最早在中国建立共和政体 | D.最早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
图7是1917年鲁迅受蔡元培之邀设计的北大校徽,造型是中国传统的瓦当形象,“北大”两个篆字上下排列,上部的“北”字是背对背侧立的两个人像,下部的“大”字是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构成了“三人成众”的意象,给人以“北大人肩负着开启民智的重任”的想象。下列对北大校徽理解正确的有
①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
②突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③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主张
④受到了五四运动的影响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北宋建立之初,宰相经常与皇帝在朝堂上坐面论道。古籍《闻见旧录》记载:宋太祖一次趁宰相范质站立奏事时,密令撤座,等范质奏毕,才发现没有了位子,也不好意思讨回,于是成为定例。这主要说明
A.宋太祖有意加强皇权 | B.宋太祖不注重礼仪 |
C.宋太祖不信任范质 | D.宋太祖轻视文官 |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唐朝时,这种状况发生了改变,表现为
A.宰相有名无实 | B.实行了内阁制 |
C.废除了宰相 | D.设立多个宰相职位 |
秦朝时期,北京地区的最高长官是
A.燕王 | B.广阳郡守 | C.幽州牧 | D.范阳节度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