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化学实验室,某小组同学实验时发现一瓶没有密封好的NaOH已经结块。于是对其成分进行科学探究,请你一起完成探究的过程。
Ⅰ固体的成分分析
【提出问题】结块后的固体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固体为碳酸钠
猜想二:固体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固体中有碳酸钠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BaCl2溶液pH=7
【实验探究】从瓶中取出一定量的固体,加入足量水溶解,再将溶液分三等份分别装入A、B、C三支试管,进行如图所示实验。

甲同学根据实验现象,认为结块固体中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实验分析】
(1)根据甲同学的实验结论可知,三支试管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别为:A试管中________________,B试管出现大量气泡,C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
C试管中现象产生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是不正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设计】请你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填入下列表格中。

操作
现象
结论
取少量结块固体于试管(或烧杯)中,加水使其完全溶解,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固体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Ⅱ固体中各成分含量
为确定该固体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小芳同学称取2 g样品,利用A为Y形管、B为量气管、C为水准管作为主要反应容器,进行了如图(I)所示实验。

(1)在量气管内水面上架一薄层油,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样品与稀硫酸反应的操作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小芳同学读出量气管中的气体体积为22.4ml(已知该温度压强下,CO2的密度为1.965 g/L),请你计算出样品中Na2CO3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4)小明同学设计如图(Ⅱ)装置,分别测定反应前、反应后仪器以及仪器内物质的总质量,进行有关计算,实验操作中没有失误,多次测量的结果均偏大,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化学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治理 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液的危害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实验探究】
(1)请你依据下图设计一个酸和碱反应的探究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①向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并滴入几滴酚酞试液
②再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硫酸,并不断搅拌溶液。
①溶液颜色      
②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颜色变成    色。
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2)为探究上述酸、碱反应后硫酸是否过量,甲、乙、丙三位同学设计了以下方案:

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甲同学的方案
取样,滴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硫酸过量
乙同学的方案
取样,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
酚酞溶液不变色
酸、碱恰好完全反应
丙同学的方案
取样,滴入几滴紫色石蕊溶液
溶液变红
硫酸过量

【实验评价】
①三个方案中只有   是正确的(填“甲”、“乙”、“丙”)。
②请分析另外两个同学方案错误的原因:
一个错误的原因是                        
另一个错误的原因是                      
【实验反思】探究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后硫酸是否有剩余,还可选择一种试剂

某小组同学将BaCl2溶液与H2SO4溶液混合,将反应后的液体过滤,并探究滤液的成分,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
【问题与发现】Ⅰ.BaCl2溶液与H2SO4溶液混合,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Ⅱ.滤液里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猜想1:滤液里的溶质只有HCl;
猜想2:滤液里的溶质有HCl和H2SO4
猜想3:滤液里的溶质有HCl和
【探究与验证】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取少量滤液,加入少量锌粒
有气泡产生
猜想2成立

取少量滤液,加入少量的Na2SO4溶液

猜想3成立

【反思与评价】经过小组讨论,分析出_(填甲或乙)的结论是错误的,应该将药品更换成(填序号)。
A.AgNO3溶液 B.Ba(NO3)2溶液 C.Na2CO3溶液 D.Mg

在化学课上,甲同学将燃烧的钠迅速伸入到盛有CO2的集气瓶中,钠在其中继续燃烧,反应后冷却,瓶底附着黑色颗粒,瓶壁上粘附着白色物质。
【提出问题】黑色颗粒和白色物质是什么?
【进行猜想】甲认为黑色颗粒是 ,白色物质可能是Na2O或Na2CO3,乙同学还认为白色物质是氢氧化钠。
甲同学立刻认为乙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其理由是:
【查阅资料】氧化钠为白色粉末,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 Na2O+H2O ="=" 2NaOH
【实验探究】甲同学对白色物质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方案1
取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振荡,样品全部溶于水,向其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成红色
白色物质
为Na2O
方案2
①取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振荡,样品全部溶于水,向其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白色物质

②静置片刻,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无明显现象

【反思评价】丙同学认为方案1得到的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
【得出结论】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了四瓶长期存放且失去标签的溶液,现标为A、B、C、D,分别是碳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中的一种。

【提出问题】如何区分出四种溶液?
【进行实验】组长楠楠同学的实验如图所示:
【表达与交流】楠楠同学取少量A溶液,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溶液中有气泡产生,楠楠同学由此得出结论:A是碳酸钠溶液。
萍萍同学不同意楠楠的观点,她的理由是(1)
经过交流,两人一起制订了新的实验方案:另取少量A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 (2)溶液,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3)
过滤后,取清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为红色,由此证明了楠楠同学的结论是错误的,同时确定了A。
两位同学取B、C、D样品继续进行实验,如图所示:

【收集证据】观察到B中无明显现象,C中紫色石蕊溶液变红,D中紫色石蕊溶液变蓝。
【解释与结论】通过实验,两位同学最终区分出了四种溶液。请将B、C、D三瓶溶液中
溶质的化学式分别标在试剂瓶的标签上(4)

【反思与评价】你认为楠楠和萍萍两位同学在上述实验过程中表现出的长处是
(5)。(写一点即可)

如图为某学生设计的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请回答:

(1)通过此探究实验,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什么?
(2)实验结束后,用灯帽可将酒精灯熄灭,该灭火方法的主要原理是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