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至l933年多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资产阶级统治者纷纷寻找出路。下面是一组反映美国和日本这两个重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危机之后一段历史的图片,请认真观察图片,回答问题。(16分)
二战前 |
二战中 |
二战后 |
![]() 田纳西水利工程中的水坝 |
![]() 美国在长崎投下第 二颗原子弹 |
![]() 美国学生在使用计算机 |
![]() 军国主义化的日本少年 |
![]() 日本偷袭珍珠港示意图 |
![]() 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示意图 |
(1)为摆脱经济危机,美国和日本分别采取了什么对策?
(2)在二战中,美国和日本分别属于哪个战争阵营?它们参与二战的结果怎样?
(3)战后的五六十年代字美国和日本经济都获得了持续、较快发展。请简要分析美、日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共同原因。(回答两点即可)
(4)综合上述材料,以上两国崛起的成功经验,给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来了哪些有益的启示?
中国现代史,是一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史和谋求国际地位、追求国家富强和探求经济振兴的奋斗史。请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为贯彻过渡时期总路线,党和政府制定的“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举出这一时期的建设成就一例。
(2)20世纪中期,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由于“左”倾思想的错误指导,出现了那两大重大失误和挫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50年10月26日,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反对美国侵略委员会(简称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成立。各行政区、省市先后成立分会。11月4日,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联合发表宣言,“誓以全力拥护全国人民的正义要求,拥护全国人民在志愿基础上为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神圣任务而奋斗。”
材料二:我获得了一个不值得羡慕的名声: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
------“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的回忆录《从多瑙河到鸭绿江》
请回答:
(1)以上材料反映了我国建国初期的什么历史事件?我国进行这一军事行动的目的何在?
(2)据材料二,克拉克说的 “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指的是什么协定?这一协定的签订,有赖于中国援朝军队的那一位司令官的正确指挥?
(3)抗美援朝的胜利对我国产生什么重大影响?
仔细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①②③
(1)依次说出图中人物的名字:
①②③
(2)这几位人物分别被誉为什么?
①②③
我们从他们身上可以学到哪些精神?
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
材料二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
——《历史纵横》
|
材料三建国后粮食总产量年度统计数据(单位:亿吨)
|
材料一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的一个多世纪,在世界上一直处于卑下地位,人家看不起中国人……一九四九年,中国人确实站起来了……社会主义就是要发展生产力……如果从建国起,用一百年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中等水平的发达国家,那就很了不起!从现在(1992年)起到下世纪中叶,将是很要紧的时期,我们要埋头苦干。
——摘编《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二 3月1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我们不能有丝毫自满,不能有丝毫懈怠,必须再接再厉、一往无前,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2013年3月18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材料三“中国梦”承载着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艰辛探索的伟大历程,我们建立起具有中国自己特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根本制度。改革开放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创造出令世人惊叹的中国奇迹。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重要讲话
请回答:
⑴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旧中国与新中国的国家地位有什么不同?
⑵据材料一指出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各是什么?进入20世纪90年代,为了实现奋斗目标,我国对外开放掀起了新的大潮,请举出其典型表现。
⑶材料二中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国梦”的含义是什么?
⑷材料三中提及“我们建立起具有中国自己特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哪一历史事件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1分)
⑸材料三中提及“改革开放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创造出令世人惊叹的中国奇迹”,你知道我国改革开放距今有多少年了吗?(1分)
⑹你认为怎样才能更好地实现“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