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用32P标记的磷酸盐浸泡蚕豆幼苗,追踪放射性的去向以研究蚕豆根尖细胞分裂情况,得到根尖细胞连续分裂的时间(单位:h)数据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DE阶段发生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 |
B.BC阶段结束时DNA含量增加一倍 |
C.CD阶段完成与DNA复制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
D.一个细胞周期(可表示为CD + DE)等于17.3h |
哺乳动物红细胞的部分生命历程如下图所示,图中除成熟红细胞外,其余细胞中均有核基因转录的RNA。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成熟红细胞在细胞呼吸过程中不产生二氧化碳
B.网织红细胞仍然能够合成核基因编码的蛋白质
C.造血干细胞与幼红细胞中基因的执行情况不同
D.成熟红细胞衰老后控制其凋亡的基因开始表达
在光合作用中,RuBP羧化酶能催化CO2+C5(即RuBP) →2C3。为测定RuBP羧化酶的活性,某学习小组从菠菜叶中提取该酶,用其催化C5与14CO2的反应,并检测产物14C3的放射性强度。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菠菜叶肉细胞内RuBP羧化酶催化上述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
B.RuBP羧化酶催化的上述反应需要在无光条件下进行 |
C.测定RuBP羧化酶活性的过程中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法 |
D.单位时间内14C3生成量越多说明RuBP羧化酶活性越高 |
为研究和开发天然食用色素,某研究小组取等量相同品种的红枣,采用溶剂提取红枣中部分红色素,用紫外光谱仪测定不同温度下提取的“提取液的吸光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已知吸光度越大,红色素含量越高。下列分析较合理的是()
A.实验的自变量为红枣生长的不同温度 |
B.实验目的是探究温度对红枣中红色素生成的影响 |
C.红色素可能在较高温度下不稳定 |
D.温度越高,提取液中红色素含量越高 |
图为某同学所绘某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在光照强度分别为a、b、c、d时,单位时间内CO2和O2
A.光照强度为a时,该细胞一定不在进行光合作用 |
B.光照强度为b时,该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
C.光照强度为c时,所对应的柱状图是错误的 |
D.光照强度为d时,该细胞的实际光合作用速率为8个单位 |
如图为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坐标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a点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 |
B.当植物缺镁时,b点将向左移 |
C.大气中CO2浓度可影响c点的位置 |
D.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如图表示该植物处于25℃环境中,则将温度提高到30℃时,a点上移,b点右移,d点上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