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染色体组成为AaBb的雌性高等动物细胞分裂图像及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请回答相关问题:
(1)甲细胞内有 对同源染色体,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 。
(2)若乙图细胞分裂完成后形成了染色体组成为AaB的子细胞,其原因最可能是 。
(3)丙图所示细胞名称为 ,其染色体变化对应丁图的 段。
(12分)利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可快速、大量繁殖植物,在培养过程中,取该植物的花芽并将其分别培养在含有不同比例的吲哚乙酸和细胞分裂素的培养基中,花芽的生长状况(如下表所示)。
A组花芽 |
B组花芽 |
C组花芽 |
D组花芽 |
E组花芽 |
|
吲哚乙酸 |
0 |
3/(mg·L-1) |
0.3/(mg·L-1) |
0.03/(mg·L-1) |
0 |
细胞分 裂素 |
0 |
0.2/(mg·L-1) |
0.002/(mg·L-1) |
1.0/(mg·L-1) |
0.2/(mg·L-1) |
花芽生长状况 |
组织切块 |
形成愈伤组织 |
愈伤组织分 化出根 |
愈伤组织分 化出嫩枝 |
稍生长 |
(1)在此过程中能实现脱分化的花芽是________组。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能诱导新的花芽形成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实验结果说明,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诱导芽和根形成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______。在生产实践中,欲快速、大量获得此植物的花芽,可选用________组的培养基进行扩大生产。
(14分)如图是用胡萝卜根细胞进行组织培养的某些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把组织培养的过程按正确顺序排列________(以字母和箭头表示)。
(2)实验前试管和培养基应经________处理。
(3)培养基中除加入各种营养物质外,还应加入________、________等植物激素。
(4)图D上的细胞团是________。
(5)从理论上讲,植物细胞有形成再生植株的可能性,这是________的表现。
(14分)从自然菌样筛选较理想生产菌种的一般步骤是:采集菌样→富集培养→纯种分离→性能测定。
(1)不同微生物的生存环境不同,获得理想微生物的第一步是从适合的环境采集菌样,然后再按一定的方法分离、纯化。培养噬盐菌的菌样应从________环境采集。
(2)富集培养指创设仅适合待分离微生物旺盛生长的特定环境条件,使其群落中的数量大大增加,从而分离出所需微生物的培养方法。对产耐高温淀粉酶微生物的富集培养应选择________的培养基,并在________条件下培养。
(3)下面两图是采用纯化微生物培养的两种接种方法接种后培养的效果图解,请分析接种的具体方法。获得图A效果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获得图B效果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
(4)配制培养基时各种成分在溶化后分装前必须进行________,接种前要进行________,在整个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中,一定要注意在________条件下进行。
某同学将100 mL酵母溶液放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并且在相同时间间隔等量均匀地先后取样5次,分别测定样品中酵母菌的数量和pH,结果如下表:
样品 |
酵母菌数量(个/mm3) |
pH |
1 |
820 |
5.4 |
2 |
1 000 |
5.0 |
3 |
1 210 |
4.8 |
4 |
1 210 |
3.7 |
5 |
760 |
3.1 |
根据以上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数据为____________(填一种科学思维过程的名称)的结果。
(2)以另一种建模方式表示酵母菌的动态变化过程。
(3)从以上建模过程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将一个刚出芽的马铃薯块茎切成大小一致的相同的6块,每块均带有芽眼。取6个同样大小、质地相同的小花盆,分别装满同样的水土,将每块分别埋于6个小花盆的沙土中5 cm深处,按下表要求连续管理培植20天。通过观察并做记录如下:
花盆号 |
温度 |
光照 |
水 |
马铃薯生长情况 |
1号 |
20 ℃ |
充足 |
适量 |
植株旺盛 |
2号 |
20 ℃ |
黑暗 |
适量 |
黄化苗 |
3号 |
4 ℃ |
充足 |
适量 |
不生长 |
4号 |
20 ℃ |
较暗 |
适量 |
植株较弱 |
5号 |
20 ℃ |
充足 |
大量 |
马铃薯块茎腐烂 |
6号 |
20 ℃ |
充足 |
不浇水 |
不生长 |
(1)据观察结果做好推理,分析得出马铃薯萌发和正常生长的条件。
(2)解释1号花盆中的马铃薯生长状况最佳的原因是什么?
(3)5号花盆中的马铃薯最终死亡,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