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验材料、用具的改变,对实验结果影响最小的是
A.用二苯胺试剂代替甲基绿染色观察DNA的分布 |
B.大蒜根尖代替洋葱根尖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
C.0.14mol/LNaCl代替2mol/LNaCl溶解DNA |
D.蒸馏水代替层析液进行叶绿体色素的分离 |
下列关于限制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限制酶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中,微生物中很少分布 |
B.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 |
C.不同的限制酶切割DNA后都会形成黏性末端 |
D.限制酶的作用部位是特定核苷酸形成的氢键 |
下列叙述符合基因工程概念的是( )
A.B淋巴细胞与肿瘤细胞融合,杂交瘤细胞中含有B淋巴细胞中的抗体基因 |
B.将人的干扰素基因重组到质粒后导入大肠杆菌,获得能产生人干扰素的菌株 |
C.用紫外线照射青霉菌,使其DNA发生改变,通过筛选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 |
D.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噬菌体自行感染细菌后其DNA整合到细菌DNA上 |
某兴趣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来验证生态系统的一些相关问题:取4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各瓶内的组成和条件见表(表中“+”表示有,“-”表示无)。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后,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生态瓶 编号 |
生态系统组成 |
|||||
光照 |
水草 |
藻类 |
浮游动物 |
小鱼 |
泥沙 |
|
甲 |
+ |
+ |
+ |
+ |
+ |
+ |
乙 |
- |
+ |
+ |
+ |
- |
+ |
丙 |
+ |
+ |
+ |
+ |
- |
- |
丁 |
+ |
+ |
+ |
+ |
- |
+ |
A.甲瓶的氧含量比丁瓶的低
B.丙瓶的有机物比丁瓶的多
C.丁瓶的抵抗力稳定性比丙瓶高
D.乙瓶中生物比丙瓶的维持时间长
资源的合理使用是使产量最大化,又不影响资源的持久利用。自然种群增长呈“S”型曲线。假设种群的最大值K=200,N表示种群数量水平,根据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曲线上的点 |
种群大小 |
(K-N)/K |
种群的增长量 |
S1 |
20 |
0.90 |
18 |
S2 |
50 |
0.75 |
38 |
S3 |
100 |
0.50 |
50 |
S4 |
150 |
0.25 |
38 |
S5 |
180 |
0.10 |
18 |
A.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S3点
B.防治蝗虫应在蝗虫数量达到S3点时进行
C.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S4点之后
D.若此表示酵母菌生长状况,则有害代谢产物在S1时期大量积累
下图是调查小组同学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图分析,正确的是( )
A.第20~30年间种群以稳定的速率增长 |
B.该种群在这30年间的增长符合“S”型增长模型 |
C.第20年时,该种群的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 |
D.在这30年中,该种群数量最少的年份是第15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