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康有为说:“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托之先王,既不惊人,又可避祸。”这句话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康有为认为改制代表平民利益 B.康有为认为改制是惊人的大事
C.托古改制最稳妥,不担风险 D.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戊戌变法的意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这反映陈独秀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
A.传播西方进化论与人性思想  B.打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
C.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   D.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

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被称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其政权的组织形式也被称为是美国的“仿制品”。究其原因主要是

A.实行民主共和制 B.在美国支持下建立
C.实行责任内阁制 D.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甲午一战,天朝再败于东邻维新之岛国日本,举国深感耻痛,中国知识精英痛定思痛之余,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金耀基《文化自觉、全球化与中国现代性之构建》)。当时“中国知识精英”的着力点是

A.经济的现代化 B.器物的现代化
C.制度的现代化 D.精神的现代化

从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每年派遣30名幼童留学,同时规定幼童留学生每3个月学习华文14天,内容为《孝经》和圣谕。清政府派遣幼童留学的主要目的是

A.弘扬传统文化 B.扩大中国影响 C.培养强国人才 D.废除科举制

在对待1792年英国外交使团访问一事上,乾隆皇帝批转主事大臣:“朕于外夷入觐,如果诚心恭顺,必加恩待,用示怀柔。如稍涉骄矜,则是伊无福承受恩典,亦即减其接待之礼,以示体制。”这说明

A.“华夷之辨”观念根深蒂固 B.中英两国关系有了一定改善
C.清朝外交礼节呈近代化趋势 D.中国传统的朝贡体制开始动摇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