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正确的是
A.控制桦尺蠖黑色体色的基因S由5%上升到95%,由此可见形成了新的桦尺蠖物种 |
B.自然选择通过直接选择基因型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 |
C.有性生殖方式增强了生物变异的多样性,使生物进化速度明显加快 |
D.被山洪隔开几千年的两个鼠种群在形态、体色等方面大不相同,不可能仍为同一物种 |
右图是夏季晴朗的一天中,某绿色植物体内C3和C5两种化合物相对含量的变化曲线图,
|
有人据图作出了如下分析和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
A.m表示C5,因为夜间叶绿体不能产生ATP和[H],C5因缺少ATP不能与CO2结合而积累 |
B.在5时~9时之间,光合作用的最大限制因子是温度,11时~15时最大限制因子是光和CO2 |
C.16时~20时两种物质含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环境因素的改变引起植物气孔开放和ATP、[H]生成减少 |
D.环境因素的变化引起植物呼吸作用增强,产生较多的CO2是16时~20时两种物质含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
下列有关“一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光合作用一定要在叶绿体中 ②酵母菌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一定在线粒体中
③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一定是原核生物④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一定是37℃
⑤生长素对植物生长一定是促进作用
A.正确的是①② | B.正确的是② | C.正确的是①②③ | D.全都不对 |
观察与实验是生物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手段。以下是四位同学在实验室中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的现象,你认为具有科学性的是( )
A.甲同学:菠菜的稍带叶肉的下表皮中叶绿体具有双层膜结构 |
B.乙同学:质壁分离发生时,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中液泡逐渐缩小且颜色逐渐变深 |
C.丙同学:经解离和染色的洋葱根尖分生区的细胞中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 |
D.丁同学:经苏丹Ⅲ染色后的花生子叶细胞中有紫色的脂肪颗粒 |
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下图表示30℃时光合作用与光照强度关系。若温度降到25℃(原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不变),理论上图中相应点a、b、c的移动方向分别是( )
A.下移、右移、上移 | B.下移、左移、下移 |
C.上移、左移、上移 | D.上移、右移、上移 |
某生物兴趣小组在密闭玻璃温室内进行植物栽培实验,他们对温室内CO2含量、O2含量及CO2吸收速率进行了24h测定,得到如图所示曲线,则以下说法有几种是正确的( )
①c、e两点的光合速率为零
②c、e之间的区段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
③de段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
④进行细胞呼吸的区段只有ab段和fg段
A.1种说法正确 | B.2种说法正确 | C.3种说法正确 | D.4种说法正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