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马铃薯(2n=48)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但病毒的侵染会导致其产量大幅下降,培育抗病毒的马铃薯新品种是提高产量的有效方法。病毒复制酶基因(T)通常整合到受体细胞的9号染色体上,转基因抗病毒马铃薯植株基因型可表示为Tt。已知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基因型为Tt的马铃薯植株A,其细胞中9号染色体组成情况如下图1。限制酶Swa l识别的碱基序列和酶切位点为ATTT↓AAAT。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抗病毒植株A的变异类型有                  。植株A自交产生F1,F1为不抗病毒:抗病毒=1:1,则说明T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
(2)以植株A为母本,以正常的不抗病毒植株为父本进行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株抗病毒植株B,其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2。分析该植株出现的原因可能有                       。若以上述过程得到的植株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3条9号染色体会随机的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1条和2条9号染色体的配子,那么以植株B为父本进行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其中得到的染色体数目异常植株占       
(3)若图3中虚线方框内的碱基对被C—G碱基对替换,那么基因T就突变为基因t(不能控制合成正常的病毒复制酶)。从抗病毒植株B(图2所示)中分离出图3及其对应的DNA片段,用限制酶Swa I完全切割,产物中共有   种不同长度的DNA片段。

(4)若从上述抗病毒马铃薯植株B自交所得某F1细胞中分离出其中所含的各种T(或t)基因有关区域,经限制酶Swa l完全切割后,共出现330、777、877和1654对碱基的四种片段,那么该植株的基因型有多种可能性,其共同特点是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现代生物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 基因突变的原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为某种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请据图回答(概率都用分数形式表示):

(1)该病为 性(填“显”或“隐”)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2)Ⅲ8的基因型是 ,其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
(3)Ⅱ6若与一有病的男子结婚,生一个患病女孩的概率是 ;若Ⅱ6与该男子已经生育了一个患病的女孩,则他们再生育一个患病女孩的概率是

豌豆种子的形状是由一对等位基因R和r控制的,下表是有关豌豆种子形状的三组杂交实验结果。请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杂交组合
杂交组合类型
后代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圆粒
皱粒

皱粒×皱粒
0
102

圆粒×圆粒
125
40

圆粒×皱粒
152
141

(1)根据杂交组合 可判断豌豆种子形状中属于显性性状的是
(2)杂交组合二中,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
(3)上述三组实验中,属于测交实验的是组合
(4)杂交组合二后代的圆粒植株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约为

下图为某植物细胞浸于蔗糖溶液中所观察到的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在[ ]中填序号,在______上填名称):

(1)该细胞所处生理状态是 。若此时细胞仍然处于质壁分离的过程,则外界溶液浓度 (选填“大于”或“小于”)细胞液浓度。
(2)[1]细胞壁主要是由 组成。由[ ] 、[ ] 以及它们之间的细胞质构成的原生质层,可以看作一层半透膜。
(3)图中标号6指的物质是

豌豆种子的子叶黄色和绿色分别由基因Y和y控制。形状圆粒和皱粒分别由基因R和r控制。科技小组在进行遗传实验过程中,用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进行杂交,发现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如下图所示)

(1)亲本黄色圆粒的基因型为 ,绿色圆粒的基因型为
(2)杂交后代,黄色与绿色的比是 ;圆粒与皱粒的比是
(3)后代中属于双隐性性状的表现型是
(4)杂交后代中黄色皱粒所占的比例是 ,表现型为非亲本类型所占的比例是

下图表示某一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的相关图示,据图回答:

(1)图甲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 数目变化规律曲线,图中ab段表示有丝分裂 期,主要完成 ;观察染色体形态数目最佳时期是
段(以甲图中字母表示)。
(2)图乙表示有丝分裂 期,对应于图甲中的 段,根据图乙可知图甲中N值是
(3)用胰蛋白酶处理染色体后,剩余的细丝状结构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