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分析判断全都错误的一组
①若发生正常的缩手反射,则甲图中的兴奋传导是双向的
②乙图中功能多、联系广的细胞结构A是指内质网膜
③丙图在不同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变化曲线,影响AB段酶促反应速率的限制因子是底物浓度
④丁图若表示人体细胞中四种基本元素占细胞鲜重的百分比,其中b表示氧元素
| A.②③ | B.①②④ | C.① | D.③④ |
在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反射弧分析的实验中,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结果如下表:
| 刺激部位 |
反应 |
|||
| 破 坏 前 |
破 坏 后 |
|||
| 左后肢 |
左后肢收缩 |
右后肢收缩 |
左后肢不收缩 |
右后肢不收缩 |
| 右后肢 |
左后肢收缩 |
右后肢收缩 |
左后肢不收缩 |
右后肢收缩 |
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的被破坏部分可能是()
| A.感受器 | B.感受器和传入神经 |
| C.传入神经和效应器 | D.效应器 |
下图示意一个反射弧的结构。就此图分析下面的说法不正确的 ()
| A.直接刺激肌肉可以引起其兴奋收缩,但不能在g、f、 e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 |
| B.刺激皮肤引起肌肉收缩时,可在e、f、g 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 |
| C.若g以下处受损,针刺皮肤能够在f处检 测到膜电位变化 |
| D.若f处受损,针刺皮肤能在肌肉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 |
"小儿麻痹症"是由于病毒侵染了位于脊髓的传出神经元的细胞体,而传入神经元及神经中枢未受到侵染,所以严重的小儿麻痹症患者会表现出下肢()
| A.能运动,对刺激有感觉 | B.运动障碍,对刺激有感觉 |
| C.能运动,对刺激无感觉 | D.运动障碍,对刺激无感觉 |
反射和反射弧的关系是()
A.完成反射活动所用的时间决定于反射弧的长度
B.反射活动的完成不需通过反射弧来完成
C.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
D.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路径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如果淡水鱼不排卵,可将同种性成熟鱼的垂体提取液注射到雌鱼体内,促进其排卵。这一方法主要是利用了垂体细胞合成的()
| A. | 甲状腺素 | B. | 雌激素 | C. | 促甲状腺素 | D. | 促性腺激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