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以161票赞成、2票反对、7票弃权,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预算法的决定。修订后的预算法将从2015年1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新预算法强调要规范政府收支行为,强化预算约束,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加强对不规范预算行为的法律责任追究。上述材料说明( )
①民主集中制原则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活动原则
②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立法权,人大代表行使表决权
③国家财政预算是由政府提出,人大审议通过的年度基本收支计划
④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国公民通过人大管理国家事务
|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里的“客观实在”是
| 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 B.自然界中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 |
| C.所有有形的物体 | D.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 |
《荀子·王制》指出: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这启示我们
①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③自然界中的事物在人的意识之外独立存在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日本观叶石楠、美国红栌、鸡腿菇……一个个农业新名词日益走进百姓生活。如皋市近年来引进农业新品种约50个,农艺师结合如皋农业生产的实际,使洋菜“本土化”,打破了“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农艺师的做法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
| B.人可以改变规律 |
| C.人不能改变规律,但能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条件 |
| D.客观事物的规律是客观的,思维活动的规律是主观的 |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一次革命性变革。作为一种崭新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
| 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 B.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的对立 |
|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
哲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器”之用:无一技之长,而有万技之长;无一专之能,而有万专之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有用、能用的,只有在用中才能显示其作用。上述观点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
①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②能帮助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③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的基础
④为具体科学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