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17日,马尔代夫总统在水下6米召开了世界首次“水下内阁会议”,他们头戴水下呼吸器,在塑料板上签署一份“SOS”文件,泡沫从面罩上汩汩而出。回答下题。该会议凸显了低地岛国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是( )
A.运动与健康 | B.人口过多 |
C.住房紧张 | D.全球变暖 |
解决该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植树造林 ②使用天然气 ③加强国际合作 ④提高能源利用率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矿物燃料的大量使用 | B.太阳黑子增多 |
C.温带森林破坏严重 | D.地球温度升高,海水中二氧化碳溢出 |
读我国西北部内陆两地景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
A.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
B.水井周围地区农牧业活动较频繁而导致地表植被破坏 |
C.由于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 |
D.由于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使植物不能生存 |
在乙地区,可能反映该地区绿洲萎缩的现象有
A.沙尘暴频度减少 | B.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紧实度下降 |
C.土壤盐碱度升高 | D.生物生产能力提高 |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图中三条以运输煤炭为主的铁路干线中,由北向南依次是
A.大秦线、神黄线、胶济线 |
B.大秦线、神黄线、焦(作)日(照)线 |
C.神黄线、焦(作)日(照)线、胶济线 |
D.神黄线、大秦线、焦(作)日(照)线 |
该图体现了能源基地建设的
A.扩大煤炭开采量 | B.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
C.减少煤炭开发以缓解交通压力 | D.提高煤炭外运能力 |
下列关于山西煤炭能源基地建设条件的评价正确的是
A.临黄河,水运条件便利,有利于原煤输出 |
B.山西煤炭不适合通过黄河外运 |
C.以公路为主、铁路为辅的煤炭外运网已逐步形成 |
D.加强坑口电站建设和炼焦业,既可提高经济效益,又有利于当地环境保护 |
能源资源是人类生产活动得以进行和发展的动力。能源的利用和发展对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下图表示某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这种能源消费结构易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①土地荒漠化 ②土壤肥力下降 ③土壤污染严重 ④水体污染严重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② | D.③④ |
改变上述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是
①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多种能源 ②营建速生薪炭林 ③推广生活用煤用电
④进行炉灶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 ⑤大力发展畜牧业 ⑥加强交通建设
A.①②⑤ | B.②⑤⑥ | C.①②⑥ | D.①②③④ |
读山西省某地区工业增加值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改革开放初期,该地区经济的核心是
A.采掘业 | B.加工工业 | C.原料工业 | D.冶金业 |
围绕能源开发,该地区构建的产业链是
①煤—电—铝 ②煤—焦—化
③煤—气—液 ④煤—铁—钢
⑤煤—电—钢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③④⑤ |
甘肃省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经民勤盆地(如下图)。建国以来其上游地区修建许多水库,几乎拦截全部河水。随着人口增长、耕地扩大,民勤县地表水骤减,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导致胡杨、沙枣林等植被大面积死亡。肆虐的风沙,荒废的田园,让民勤人深刻地意识到,“决不能富一阵子,后悔一辈子”。据此回答下列问题。民勤县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①水资源短缺 ②土地荒漠化 ③旱涝灾害 ④水土流失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② | D.①④ |
民勤绿洲面临消失的人为原因是
①过度用水 ②滥砍滥伐 ③过度放牧 ④上游拦截河水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①② |
综合治理和保护民勤环境的合理措施有
A.放弃全部耕地 | B.大量开采地下水,解决水资源不足问题 |
C.加强能源建设 | D.合理调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