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图表示两类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人口年龄构成,读图回答有关问题。

(1)按照经济发展水平来说,A表示          国家,B表示         国家。
(2)A类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是         ,B类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是         
(3)从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来看,A类国家主要是迁      地,B类国家主要是迁     地。
(4)A类国家人口年龄构成容易产生的社会问题是:
                      ,                     。
B类国家面对其人口问题,应采取的人口政策是                            。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城市环境问题的成因与治理对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近年,为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我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国家发展战略。“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其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海上丝绸之路是海上国际贸易的重要通道,该战略吸引了多国多地区的参与。斯里兰卡是印度洋上的一个岛国,分析该国所属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文化圈,并列举该文化圈的主要文化特点。
(2)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地理环境特征差异明显,图B中甲乙两区域是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两个区域,阐述两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并分析乙区域这些特征对农业、人口、城市分布的有利影响。

近几年来,我国正在积极推进“生态经济区”的规划建设,探索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新路径,并促进各地城市群的一体化发展。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生态经济区就是指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实现了协调发展、各个领域达到了当代可持续发展目标要求的区域。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我国南方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保护区和全球重要生态区。全区约占其所在省内国土面积的30%,人口的50%,经济总量的60%,城市化率很高,形成了环鄱阳湖城市群。

(1)归纳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工业产业基地布局的主要特点。若在南昌产业基地布局铜冶炼产业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
(2)彭泽帽子山核电站是国务院决定兴建的中国内陆首座大型商用核电站,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头号重点工程。分析该地修建核电站的主要原因。
(3)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地理位置及社会经济条件优势。

荒漠化包括风蚀和水蚀等外力作用造成的土地退化。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一段时间以来,黄土高原荒漠化趋势明显。下图为黄土高原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图,读相关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分析不同时期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点。并推测秦汉到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地理环境有哪些变化?
(2)试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与植被等方面阐述黄土高原荒漠化日趋严重的主要原因。

读关于中亚和咸海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咸海位于中亚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之间,是世界第四大湖。1960年湖泊面积达6.8万平方公里、总水量1100立方千米,主要由阿姆河和锡尔河注入。从1960年后,大规模垦耕使咸海周边成为了世界主要的棉花生产基地。根据有关研究,棉花一生需水量以450mm-620mm为宜,棉田在整个生育期约有2/3的水分消耗于蒸腾,1/3消耗于土地蒸发。到1998年,咸海面积减少了近60%,总水量减少了80%。至2007年,咸海面积只有最初面积的10%。2014年10月美国宇航局发布的一组卫星图片显示“咸海”东部河床已经消失,当地生态危机严重,专家称这很可能是拥有550万年历史的咸海,600年来首次完全干涸,等到2020年或将完全消失。

(1)描述中亚地区的主要地形特点。
(2)分季节分析阿姆河与锡尔河的河流主要补给来源。
(3)归纳图乙中从甲地到乙地年降水量的空间变化特点,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4)结合材料分析1960年以来导致咸海逐渐消失的原因。
(5)推断咸海消失后可能给当地气候带来的影响。

下图为北美洲2014年某日天气形势图,读图回答问题。

(1)判读图示天气形势所处的最可能季节,并说明理由。
(2)比较丙、丁两地的风速,并分析原因。
(3)分析甲乙附近形成的锋面性质,并说明该锋面过境时和过境后甲地的天气状况。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