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
申 甫 传
汪 琬
申甫,云南人,任侠有口辨。为童子时,常系鼠媐于途。有道人过之,教甫为戏。遂命拾道旁瓦石,四布于地,投鼠其中,鼠数奔突不能出。已而诱狸至,狸欲取鼠,亦讫不能入,狸鼠相拒者良久。道人乃耳语甫曰:“此所谓八阵图也,童子亦欲学之乎?”甫时尚幼,不解其语,即应曰:“不愿也。”道人遂去。
明天启初,甫方为浮屠,往来河南山东间,无所得。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道人行,投以一卷书,遽别去,不知所之。启视其书,皆古兵法,且言车战甚具。甫遂留山中,习之逾年,不复为浮屠学矣。
己而瘗其书嵩山下,出游颍州,州人刘翁廷传所。刘翁故颍州大侠也门下食客数百人皆好言兵然无一人及甫者 。 刘翁资遣甫之京师。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愍帝即位,北兵自大安口入,遽京师,九门皆昼闭。于是庶吉士刘公之纶、金公声知事急,遂言甫于朝。愍帝召致便殿,劳以温旨,甫感泣,叩首殿墀下,呼曰:“臣不才,愿以死自效。”遂立授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以御史为参军,而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听其召募。越三日,募卒稍集,率皆市中窭人子不知操兵者,而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不能办。方择日部署其众,未暇战也。当是时,权贵人俱不习兵,与刘公、金公数相左,又忌甫以白衣超用,谋先委之当敌,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而会武经略满桂败殁于安定门外。满桂者,故大同总兵管,宿将知名者也,以赴援至京师,愍帝方倚重之。既败,京师震恐。甫不得已,痛哭,夜引其众缒城出,未至芦沟桥,众窜亡略尽。甫亲搏战,中飞矢数十,遂见杀。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及北兵引归,竟无理甫死者。距甫死数日,刘公复八路出师,趋遵化,独率麾下营娘娘山,遇伏发,督将士殊死战,逾一昼夜,诸路援兵不至,亦死之。
【注】 ① 媐(xī):嬉戏。② 瘗(yì):埋葬 。③ 窭(jù):贫穷。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道人行濒:临近
B.州人刘翁廷传所客:寄居
C.遽京师薄:逼近
D.又长于用车,不能办卒:步兵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申甫失败原因的一组是(  )
①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 ② 率皆市中窭人子不知操兵者;
③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 ④权贵人俱不习兵;
⑤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 ⑥诸路援兵不至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刘翁 // 故颍州大侠也 // 门下食客数百人 // 皆好言兵 // 然无一人及甫者
B.刘翁故颍州 // 大侠也 // 门下食客数百人 // 皆好言兵然 // 无一人及甫者
C.刘翁 // 故颍州大侠也 // 门下食客 // 数百人 // 皆好言 // 兵然无一人及甫者
D.刘翁故颍州 // 大侠也 // 门下食客数百 // 人皆好言兵 // 然无一人及甫者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申甫小时候曾路遇一位道人,道人通过狸鼠的游戏向申甫展示了八阵图的神奇,并打算传授给他。但由于年幼无知,申甫不愿意学习。
B.申甫不学佛而改学道人所传兵书。颍州大侠刘廷传的数百门客虽然喜欢谈论兵法,却都赶不上申甫,申甫因此得到了刘廷传的赏识。
C.申甫到京师后屡遭挫折,后得到刘之纶、金声等人的举荐,被皇帝召见后授予京营副总兵的官职,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
D.在满桂兵败、朝廷遭遇危难之时,申甫亲自带兵上阵杀敌,身中数十箭,为国捐躯,最后却没有得到朝廷公正的待遇,令人叹惋。

把课外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和课内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为政2.1》)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为政2.3》)
1、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②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2、就以上两章内容,说说孔子治国的基本思想及局限性何在?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1.6》)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学而1.7》)
1、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②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2、就以上两章内容,说说孔子是如何看待道德教育和文化教育二者关系的。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①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②,何足算也?”
注解:①硁硁:音kēng,象声词,敲击石头的声音。这里引申为像石块那样坚硬。
②斗筲之人:筲,音shāo,竹器,容一斗二升。比喻器量狭小的人。
(1)翻译划线的句子
①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②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2)这句话体现了孔子什么样的主张。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②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1)翻译划线的句子
①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②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2)孔子的话你赞同吗?说说理由。


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1、翻译
(1)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
译文:
(2)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译文:
2、孟子在文中提出了什么主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