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世纪30年代,世界形势风云变幻,大国的经济发展道路出现多样化的特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苏联不依靠外国资本而实现工业化,就是赢得了第一局”。苏联企业生产的产品的品种、数量、价格不是根据市场需求来决定和调整的,而是根据国家统一制定的指令性计划。工业化的资金只能从内部积累,1935年粮食收购一项,给国家预算带来200亿卢布以上的收入。1926—1940年,重工业增长18.4倍,轻工业增长6.2倍,农业增长26%。
———法国《时报》(1932年1月)
材料二   我们应该老老实实地面对我国今天的境况,而用不着畏缩逃避。……因此,首先让我表明我的坚定信念,那就是我们应该恐惧的唯一东西,就是恐惧本身……                                                                    
——罗斯福就职演说(1933年)
材料三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是一件很重要的必须做的事,尽管是有风险的事。……我们在确定做这件事的时候,就意识到会有这样的风险。我们的方针是,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走一步,看一步。
——1985年邓小平会见日本自由民主党副总裁二阶堂进时的谈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苏联经济发展模式的名称及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弊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斯福新政采取了哪些措施让人民不再“恐惧失业”。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实行的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形式是什么?为什么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4)纵观各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到怎样的启示?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唐玄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得到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订正:__________________

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当时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有哪些?

请列举出我国四大古典小说的名称。

请列举出清朝的疆域四至。

材料1 “明朝派郑和七次下西洋,他们的足迹到达南洋与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材料2嘉庆皇帝的上谕说:“天朝富有四海,岂需尔小国些微货物哉?”
阅读材料后请回答:
(1)两则材料分别反映了明清两朝采取了什么不同的对外政策?
(2)这两种不同政策产生了什么不同的后果?这种结果对你有什么启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